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城理青年行:“蒲编漆韵”实践团传承非遗文化,蒲草结合大漆,焕发新鲜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珠宝学院 作者:蒲编漆韵

本网讯(记者 陈苁苁 袁楷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积淀,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根基。为深入了解地方非遗文化,探索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2024年8月19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蒲编漆韵”实践团前往雷州市龙门镇的茂德公大观园,开展了关于蒲草编织的调研活动,并希望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大漆工艺与蒲草编织相结合。

访谈蒲织产品的负责人陈静静(钟浩然摄)

在茂德公大观园中,团队有幸采访到蒲织产品的负责人陈静静老师。陈老师自幼受家庭从事蒲草编织的影响,对雷州本土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自2020年2月起,她师从足荣村手作博物馆的蒲织工艺人吴月养女士,深入学习蒲草编织技艺,期望将雷州蒲织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从业期间,陈老师主持研发了多款蒲草产品,尝试从技法、材质、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陈静静老师介绍行业情况(钟浩然摄)

在访谈过程中,陈老师分享了她在蒲草产品设计与研发中的创新心得,并指出行业面临的挑战,比如由于蒲草编织工作的单调性,许多从业者倾向于选择其他同等薪酬的工作;再比如蒲织产品长期以来与廉价、实用相挂钩,本地消费者难以接受高价值的附加设计等。

在众多问题中,有一个痛点引起了实践团成员的注意:蒲草呈中空结构,内部很容易进入水汽导致发霉,同时蒲草纤维比较脆弱,容易断裂。为了增加产品的耐久性,陈老师的团队曾经试图在蒲草表面喷清漆、刷光油,但效果都不尽人意。对此,实践团提出将天然大漆与蒲草相结合,利用大漆的吸湿性和耐磨性来增加蒲草产品的使用寿命。陈老师对这一提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建议实践团先掌握蒲织技艺再进行融合尝试。

蒲草手艺人进行漂流漆体验(钟浩然 摄)

为了更好地验证和推广实践团的设想,促进两种非遗工艺的结合,“蒲编漆韵”实践团于2024年8月20日再次来到茂德公大观园,为这里的蒲草手工艺者开展了漆艺公益讲座与体验活动。

实践团的负责人李然老师在讲座上详细介绍了生漆及其在漆艺中的应用。在漆艺体验环节,实践团成员协助蒲草手艺人体验漆艺的各种技法,感受传统漆艺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团之前提出的“将大漆融入到蒲草编织工艺”的想法得到了蒲草手艺人的认可,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制作的蒲织产品进行创新实验:将蒲扇、蒲草收纳筐放入漂流漆中,迅速便捷地获取到美丽的花纹。蒲织产品负责人陈静静老师表示,这样的方法省去了蒲草先染色再编织的麻烦,创作出来的图案也更加灵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拓宽了蒲织产品的创新思路。

实践团成员学习蒲草编织(钟浩然 摄)

漆艺体验活动结束后,为了方便后期更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创造出更多大漆与蒲织产品结合的可能性。陈静静老师主动提出教授实践团成员蒲织技艺,她亲自演示了蒲草编织过程,并带领实践团成员动手进行制作,让实践团成员对蒲织产品制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之后创作奠定基础。

实践团参观茂德公大观园(钟浩然 摄)

通过两天的交流学习,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蒲编漆韵”实践团与陈静静老师对蒲草编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涵盖了蒲草产品的设计、工艺和市场等多个方面。经过沟通与讨论,团队明确了蒲草产品发展的挑战,并提出了“将大漆融入到蒲草编织工艺”的解决方案,之后通过公益讲座和体验活动,让该方案获得了蒲草编织手工人的认可,给予了实践团极大的信心。未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蒲编漆韵”实践团将持续关注蒲草手工艺品市场的发展动态,持续往“大漆+蒲草”的方向持续探索,力求促进两种非遗工艺的相互融合,扩大两个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为推动蒲织工艺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0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财大学子探访抗疫一线工作者,探寻个体经济新发展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中,当前战“疫”拐点尚未可知。面对这场持久战,各地大小医院,快递驿站和代表个体经济户的地摊经营者们该如何响应号召做好防治工作?实践团队为了解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疫情防控,深入调研复工复产

疫情是磨难也是考验,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失业、供应链中断、延迟复工、停摆、亏损……成了2020上半年绕不过的关键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以……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聚焦防疫宣传,线上相聚讲述动人故事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以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这是微博上一位博主对整个疫情的概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最新发布

探寻红色足迹,寻找红色文化
为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精髓,传承红色基因,7月13日,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的“红途先锋”实践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前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的征程。他们…
香菇飘香 鸡鸣牧牛:乡村振兴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辽宁大学“万名学子联千地百强团队促振兴”项目,辽宁大学化学院“香菇菌棒”实践团队于2024年8月10日至8月13日到达鞍山市岫岩县牧牛镇,对当地三…
清华学子走进上海芯片企业,探索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前景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8月1日至8月6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十名同学组成“沪E芯程”社会实践支队,前往上海市调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的道路。在与上…
湖南科技大学开展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湖南科技大学开展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网报2024年3月15日电(通讯员叶子豪唐翠柳朱文青)自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湖南科技大学团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充分发挥大学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石榴结籽心相连 青春共绘同心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主线。在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西藏民族学生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成为了校园中…
聊城大学教科院“造炬成阳”服务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播撒红色火种”红色研学宣讲活动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7月15日至8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造炬成阳”服务队分别在聊城、滨州、济宁、德州等地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播撒红色火种”红色研学宣讲活动。活动初期,服务队成员集体参观了…
红色革命历史足迹回响 赓续弥勒红色文化基因
为促进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弘扬革命精神,7月11日,云南财经大学红途先锋队前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部分区域开展“红色革命历史足迹回响,赓续弥勒红色文化基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
学习党心党性,坚定红色意志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现市北区)海岸路18号,是青岛市唯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早期市级党组织机关旧址。该馆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山东省和青岛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
广外艺文青传薪火实践队与元岗小学共筑红色梦想——童心沐党恩,红色心中留
2024年7月10日,阳光明媚,草木葱郁,文青传薪火实践队携手戏扬中国志愿队,走进了广州市天河区元岗小学的校园,为三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此次活动以“童心沐党恩,红色心中留…
承载红色基因,铸就青年理想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现市北区)海岸路18号,是青岛市唯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早期市级党组织机关旧址。该馆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山东省和青岛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