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夏风清,霁天欲晓,流光瞬息,暑假再次悄然而至。在7月13日秣陵街道汉字未来,我积极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茵茵绿芽·国学风华”团队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收获颇多,也不失为一次意义非凡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图为儿童们在“漆绘东方韵骨,扇执千年风雅”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朱欣宇 提供)
此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遍布全国各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利用本院自身专业优势,为小朋友开设多层次、多角度的暑期兴趣课程,丰富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我认为这种实践活动方式,不仅仅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当代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7月13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茵茵绿芽·国学风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南京片区第二组成员,于下午一点前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汉字未来机构,为该机构的小朋友们讲解非遗文化的相关知识,并以近期热点——漆扇为典型,引导帮助小朋友们现场制作漆扇,在尝试制作实践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前期筹备阶段,我们小组成员充分了解中国非遗文化,并对宣传讲解内容进行精心的编排,并制作精美的PPT。此外,对漆扇这一非遗技艺深度挖掘,尽可能掌握漆扇制作的要点,为引导小朋友投入漆扇制作而做准备。
活动伊始,由小组成员结合准备好的PPT,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小朋友们介绍了中国的非遗文化,讲解关于漆扇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制作流程。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目光被深深吸引。随后小组成员通过现场演示,从选取上好的材料,到精细的雕琢,再到反复的上漆与打磨,让小朋友们了解到漆扇的制作过程。而小朋友们也迫不及待进入实践环节,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引领下他们尝试着在已经缅好的扇子基础上开始制作漆扇:将由漆树液汁和贝壳粉混合而成的不同色彩的漆胶有层次地混合、搅匀、拨散,大手牵小手,将扇子浸入漆液中各自喜欢的色块里,反复横切旋转,像是漆海中的涡轮,确保晕染均匀,纹路优美。漆面处理完毕后,则根据小朋友们各自的喜好在扇面上精心题字,将书法与漆扇结合。
(图为儿童们在“漆绘东方韵骨,扇执千年风雅”课堂上制作的漆扇。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朱欣宇 提供)
在此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南京片区二组的所有成员都精心准备、耐心投入实践。而我始终秉持着“送温暖、献爱心”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温暖篇章,唱响了“绿芽在行动”的旋律。在见证着小朋友们完成每一把漆扇时,我认为它们不仅成为了孩子们手中的艺术品,更成为了一扇扇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教室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扇动之间感受千年的风华流转,而在我看来,这一刻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得我亲身体验并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非遗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增长了自己成长生活经验值,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大提升了自身团队的协作能力,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当然,对于这次活动的所有参与者来说,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青少年责任与使命的一次深刻诠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薪火相传永远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这座桥梁上不可或缺的一砖一瓦。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也将继续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青年使命担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漫漫人生,唯有奋力拼搏,才能中流击水。我认为,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更坚定地继承、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更将勇担时代任务,勇往直前,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讯员 吴楠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8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