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山大文院“龙山黑陶”非遗文化传播团的队员们前往济南章丘明水古城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弘扬非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龙山黑陶”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深入了解龙山黑陶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及其现代传承现状,并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与创新这一古老技艺。
探源龙山:文化的发祥与黑陶的诞生
队员们走进“刘德功黑陶艺术馆”,张老师热情接待了大家。首先,张老师为队员们讲述了龙山黑陶的历史渊源。张老师介绍道,龙山黑陶起源于约四千六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的巅峰之作。1918年,北京的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在章丘龙山镇龙山村城子崖发现了黑色陶片,由此揭开了龙山文化的面貌。紧接着,张老师展示了馆内制作的“蛋壳杯”,这种极薄的黑陶杯,最薄的部分仅有0.3到0.5毫米,正是龙山文化的重要象征。
张老师还特别强调了龙山黑陶的几个特点:“黑如漆、照如镜、薄如壳、硬如瓷、声如磬。”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黑陶的高超工艺,也彰显了古代制陶匠人的智慧与技艺。龙山黑陶从日常生活用品逐渐演变为具有礼器性质的文化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工艺和美学的崇尚。
匠心独运:黑陶制作的技艺与艺术
紧接着,张老师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黑陶的制作工艺,包括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新工艺。她解释说,传统工艺是在烧制前进行雕刻,这需要工匠有极高的技术和耐心。而现代工艺则包括烧制后进行的影雕、彩绘和掐丝等技艺。这些工艺不仅延续了传统黑陶的美感,还赋予了作品现代艺术的特色。
随后,张老师还带领队员们亲自动手制作陶坯,体验黑陶制作的魅力。通过动手实践,队员们对黑陶工艺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也体会到了这一古老技艺的复杂与精妙。
烟火中的黑金:黑陶的烧制奥秘
黑陶的黑色是如何形成的?张老师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黑陶的烧制过程极其复杂,涉及到窑内温度的精准控制以及窑内外空气的置换。为了让陶器呈现出独特的黑色,工匠们在烧制过程中通过堵住窑的入口和出烟口,创造出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面充满了烟雾。这些烟雾中的碳原子与胚体上的氧原子进行置换,最终形成了黑陶特有的色泽。烧制过程通常持续7-10天,直至窑内外温度一致,黑陶的色泽方能稳定下来。
张老师进一步解释道,黑陶的主要成分包括活性炭、氧化钙和氧化铝,这些成分不仅使黑陶具有美观的外表,还赋予其净化空气的功能。队员们听后对黑陶工艺的科学原理及实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思维碰撞:非遗创新与未来展望
虽然“德功黑陶”体验馆展示了丰富的黑陶作品与陶艺体验,但队员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潜在的改进空间。比如,关于龙山文化与精神的深入展示内容还较为有限,文创产品的种类也较为单一。队员们认为,龙山黑陶作为古代生活用品,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很大应用潜力。比如,可以联动章丘其他非遗,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黑陶厨具。考虑到黑陶的净化空气功能,还可以设计如花瓶、香薰器皿等现代家居产品,进一步拓宽其市场销路。
这些创新思路得到了张老师的高度评价。队员们的提议不仅扩展了黑陶的应用领域,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文化与市场的融合中,龙山黑陶不仅能继续传承传统,还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龙山黑陶”调研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对龙山黑陶的历史文化和工艺技艺有了更深的理解,还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调研和亲手体验,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结合现代社会需求进行创新与发展。未来,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龙山黑陶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5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