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施和深化,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新质生产力和创新发展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研新康泽”实践团收集近年来上海中医药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市场占比等数据,分析它们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发展结构。上海先施药业从事医药技术领域内容,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浦江绿谷低碳农业实践基地深入合作,建设人民优选的中草药野菜基地。2024年7月22日,实践团踏上了前往上海交通大学浦江绿谷农业基地的参访之旅,旨在深入探索中医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如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异彩。
击鼓奋进新征程:现代农业绘制的绿色画卷
上海交通大学浦江绿谷低碳农业实践基地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种业振兴、生态文明、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多个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构建起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现代农业科学基地。新农科建设坚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积极探索融合发展
、多元发展、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此,农业基地开辟了中药材全程有机仿野生种植区,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于中药材种植中,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绿谷深处见真章:智慧农业赋能中医药种植
踏入农业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沿着水泥路前行,两侧的大棚内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硕大的番茄挂满枝头,鲜红中带着一抹青色;成片的薄荷散发着清新怡人的香气,与中药特有的药香交织,为炎炎夏日带来丝丝凉意;淡黄色的榆黄蘑圆润饱满,层层叠叠地生长着。这里不仅是传统农业的试验田,更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阵地。
在基地负责人高春茂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金丝皇菊的种植区。据高老师介绍,金丝皇菊属于菊科菊属植物,其芬芳的气息兼具“香、甜、润”的特点,并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及明目的功效,适宜泡茶饮用。随后,实践团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可食用玫瑰花。运用传统农业技术,每年每亩只能收获200株玫瑰花,而采用新型农业技术后,可食用玫瑰花的产量能够达到每亩1300株,每年能种植200亩,显著提高了产值。
近年来,“药食同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概念强调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应用到食物中,认为每种食物都具备这些特性。现代药食同源产品以其独特的健康价值和文化魅力,在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药食同源产业仍然存在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善,基础研究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来打破现状,若能将金丝皇菊与可食用玫瑰花的先进种植技术推广至所有农产品和中药材,药食同源产业的整体规模和产品质量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科研创新引潮流:物理农业解锁中医药新密码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跟随高老师来到农业基地的会议室,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农业知识小课堂。高老师从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程度、生产规模步步分析,强调只有通过模式创新,才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以食叶草为例,过去亩产3万斤到现在亩产10万斤,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科技培育的新品种、新型肥料和先进的设施技术。
高老师特别强调了新型肥料和设施技术的重要性。传统农业中一亩地需要用4吨有机肥,这既耗费物力也耗费财力,而使用碳氢核肥,只需两个公文包就能满足一年的肥料需求。只要将一毫升碳氢核肥浓缩液兑入一桶水中,再将配置的溶液喷洒在叶面上,就会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仅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还能有效防止害虫的侵袭。通过使用这种肥料,小番茄的亩产量从8千斤提高到了2万斤。
在讲到设施这方面时,高老师引入了物理农业这一概念。物理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它的核心在于利用电、磁、声、光、热等物理因子来操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活环境,从而减少对化学农业的依赖,提高自然生产力,最终获取高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这种模式包括声波助长技术、种子磁化频谱处理技术、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电子杀虫技术等。
2023年,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教授访问农业基地时曾提到,早在1961年,剑桥大学就记录了通过电击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方法。在雷电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氮气会转化为铵根等含氮离子,这些离子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同年,农业基地还推进了一项新技术,即在树木中安装芯片,以改变树木的密度,从而使树木直径能够在短短6个月内从10厘米长到1.5米。今年,农业基地开始采用韩国的石墨烯振膜设备,这种设备可以传递和转换声波,通过调整声波频率到植物喜欢的范围,进而促进植物生长。
通过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实践团深受启发,在化学农业为主导的时代,部分中药材的药效已经大打折扣,将物理农业技术应用于中药材种植,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药材。不管是农业种植还是中药材培育,都必须注重全流程、全要素和全球化,监控植物生长到采摘到加工出售的全过程,把握植物生长的每一处细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或创造最先进的技术,最终达到新质生产力的目的。
交流科普育人才:户外课堂激发青少年潜力
最后,农业基地深知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基地不仅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培养,还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种植体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中医药知识,激发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这种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与科普教育体系,为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未来创辉煌:科技兴农鼓舞实践团有感
此次上海交通大学浦江绿谷低碳农业实践基地的参观学习之旅,让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随着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不断释放,实践团有理由相信,中医药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此次走访,不仅让实践团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也激励着实践团每个人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5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