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郑大学子探寻方城红色文化 根植革命精神

来源:六元一次方城组 作者:王航舟

红土之上,英雄雕像映朝阳;

博物馆内,古韵悠悠传远方;

一高课堂,红色文化育新章;

片片剪影,足迹留下旧时光;

心中铭记,此行温暖有荣光。

7月24日,郑州大学“学习红色精神,笃行赤诚之心”实践团队在朝阳中抵达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开启为期两天的红色文化探访之旅。该实践团以“学习红色精神,笃行赤诚之心”为主题,旨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学习中国红色精神,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红色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凤舞在天,国瑞民丰:跟随烈士飞行员杜凤瑞的航迹,俯瞰中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实践团首先前往位于南阳市方城县的杜凤瑞纪念馆。据资料所述,杜凤瑞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其所在的飞行中队于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龙田上空,和台湾国民党空军6架飞机展开激战。杜凤瑞在击落两架敌机后,因座机受伤严重被迫跳伞,却在降落过程中遭敌机袭击,血洒长空。而杜凤瑞纪念馆便是为了纪念这位战斗英雄而建。在纪念馆讲解员的详细解说下,实践团人员了解到杜凤瑞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金门空战中“以一敌三,威震台海”的英勇表现。馆内“学习凤瑞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几行引人注目的大字更是提醒了参观者要认真学习党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杜凤瑞生平事迹展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航舟 摄

随着参观的深入,实践团成员来到院子中看到一架“杜凤瑞战机”,它是一架与杜凤瑞生前所驾驶飞机型号相似的退役战斗机,是为纪念杜凤瑞烈士的英雄事迹,更是杜凤瑞烈士生前所驾驶机型的实物见证。实践团成员谭文昂说:飞机不仅是一台冷冰冰的战斗利器,更是这位烈士英勇事迹的象征。团队成员朱迪补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想当年他作为飞行员,保卫了我们国家的天空安全,我很敬佩他!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在纪念馆内参观了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其中不乏有战士们生前讨饭使用的工具和战士们的家书,虽因时间久远而显得老旧,却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五六十年代中国空军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和寸土不让的爱国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在杜凤瑞纪念馆参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航舟 摄

探寻当地红色故事,传承方城革命精神:方城县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探访之行

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为更全面地了解方城县的红色历史和革命文化,实践团队徒步来到方城县四馆的博物馆,这是方城县历史文化聚集之地与发扬光大之处。博物馆中的展品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方城县发展红色革命的光辉历程,这是一个县城抗战时期在全国范围内的缩影。参观至战略地形指挥所区,实践团成员吴豪豪对方城县在解放中原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惊叹不已。当他们来到“包庄寨惨案”、“寺门村惨案”遗址区时,每个人都肃穆地阅读他们的相关说明,对灾难之中死伤的民众义愤填膺,对抗日死难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到深深的敬意同时也对侵华日军的暴行感到痛心疾首。这极大地激起了一行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时过境迁,当初遭遇浩劫的村庄,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时代里早已呈现出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民族内心记忆的深处,这些悲痛的历史人们永远不会遗忘。在这个博物馆中,成员们纷纷致敬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英雄,认真学习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阅读了有关红色展品的介绍。在参观过程中,张莹还自发地记录了参观红色展品后的收获与感悟,并表示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这次难忘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方城县的红色文化。

铭记历史方可复兴,居安思危才能强大:红色文化进校园,革命精神入人心

中华儿女多壮志,青少年时当自强。红色文化是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塑造使命担当的丰富素材。为助力发挥红色文化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作用,成员庞新峰代表其团队与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领导人员沟通协商后,在7月25日上午九点到达该学校高二二十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宣讲活动。团队负责人朱迪在宣讲中对高中学子说:红色基因是党的精神血脉,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身为学生,应时刻回顾红色历程,深入学习党的历史、革命史,强化“四个自信”,自觉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更贴切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团队成员王航舟策划组织了PPT展示环节和线上红色文化调研环节。在对“是否参观过杜凤瑞烈士纪念馆”的调研中,85%参会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们对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热情也非常高涨。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国的红色文化,为实现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宣讲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航舟 摄

青年强则国强,时代希望在青年。历时两天,在这次充满意义的旅程尾声,实践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力量与价值。他们不仅将这种精神带进了课堂,更将其融入了自己的心灵。正如那架静默站立的“杜凤瑞战机”,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激励后来人勇往直前的精神灯塔。实践团队的此次行程虽然结束了,但他们心中的火种已经被点燃,这份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将会伴随他们成长,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于建设伟大祖国的行列中,共同书写属于新一代中国青年的辉煌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古老的唢呐奏响新时代的乐章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6日调研团队来到歇马村,走访调查石鼓镇另一传统文化“青山唢呐”,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团队准备采访青山唢呐的传人易礼强老师,调研团队到来时,易老师正……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油纸伞传承不进则退的过程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5日,骄阳似火的七月正如调研团队的热情,随着两天对油纸伞的走访,调研团队对油纸伞的热情逐渐高涨,按捺不住心中对制作油纸伞工艺的向往,25日上午,调研团……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相见石鼓镇以油纸伞结缘。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3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雨过天晴,清爽怡人,大雨过后的石鼓镇没了之前的酷热。调研团队开始了今天的石鼓镇传统文化的调研工作,今天的工作依然着手油纸伞的走……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伞可再造,人却难寻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4日,通过两天在镇上走访,调研团队已经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权威的分析,调研团队来到了石鼓镇乡政……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石鼓油纸伞——三尺伞面画尽历史

2018年7月22日,调研团队从湘潭大学出发来到湘潭县石鼓镇,走访调研油纸伞的制作工艺,诗经里对七月的描述为“七月流火”,而湘潭县这边的天气正是如此,上午到达时还是艳阳高照,酷…… 刘泽湘,连华。 湘潭大学学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最新发布

科普扬帆,智启童心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的一群热心志愿者,带着对知识的热爱与传递的热情,走进了习家店小学的校园,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科普盛宴。此次科普课上,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贴近小学生…
青源志愿:一对一辅导,点亮学习之光
在青源志愿服务队的温馨角落,一幅关于爱与教育的画卷悄然展开。画面中,一位身着绿色马甲的志愿者,如同春日里的一抹亮绿,正耐心地为可爱的小女孩进行一对一作业辅导。青源志愿服务队,以“点亮希望之光,…
武动童心,梦启未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的一群热心青年志愿者,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走进了习家店小学的校园,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武术课程。活动当天,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地…
青源志愿服务队社区课堂:孩子们专注学习的美好瞬间
在青源志愿服务队的社区课堂上,一幕温馨而动人的画面映入眼帘。孩子们的小手轻轻搭在桌面上,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透露出对学习的严谨态度。孩子们的目光如炬,紧紧追随着老师的讲解,那份专注与认真,仿佛…
常州三杰精神传承--瞿秋白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深入了解瞿秋白纪念馆,增进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生平事迹的了解,学习纪念馆的运营管理、文物保护及宣传教育等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能力和服务社会的…
重外院三下乡|: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石柱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4年10月,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红卫社区南宾路狮子堡上,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剿匪中及和平年代牺牲的英烈而建,既是革命烈士的长眠之所,也是石…
重外院三下乡|沿总书记足迹,感受乡村巨变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位于武陵山区深处。距石柱县城40公里、距重庆主城260公里,属于典型的“两山夹一槽”地形地貌。村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人均可耕地不足一亩,种下经济作物只能靠天吃饭。…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年暑期“三下乡”:关爱青少年,筑梦新时代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对少年儿童群体的关心关爱,组织动员青年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7月14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挺膺担当·青春逐梦”习近…
重外院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担当青春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红色基因必须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经诸多坎坷,缔造无数奇迹,要让子孙后代铭记,我们务必不忘初心,绝不可迷失方向与道路。”此重要论述为传承红色精神确立…
河科大学子深入乡村清理河道,共筑生态平衡之美
在蓝天下,黄河流淌,蜿蜒穿过广袤的河南大地。为响应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号召,了解黄河流域(河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河南科技大学黄河流域(河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调研团队成员在家乡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