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了解一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窥见地方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对保护和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暑期组织了一系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调研、体验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文化的价值。博物馆作为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多重角色。一方面,它通过丰富的展览形式,让公众能够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讲解活动等形式,向公众传递非遗文化的知识和价值,培养公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此外,博物馆还是非遗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对非遗文化的深入研究,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沁园书院“沁心相遇,博采众长”调研团走进了家乡博物馆,实地参观了非遗文化展览,深入了解了非遗项目的历史、传承和发展现状。调研团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大家探寻的非遗也各具特色,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家都体验了怎样的非遗文化。来自镇江的赵兆同学带大家用一碗面领略镇江三怪,何为镇江三怪?自古名城出名食,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赵同学对家乡的三怪赞口不绝并邀请各位同学有机会前去品尝。来自青海的陆元媛同学前往了青海省博物馆,青海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参观中她了解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国家级88项,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藏族文化中的唐卡艺术,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此次非遗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首先,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提高了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其次,参与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让公众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最后,通过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暑期社会实践不仅让同学们有机会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深刻认识到了非遗文化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重要性。他们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让更多人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行列中来。
相信在未来,随着更多人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行列中,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的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文来源:沁园书院“沁心相遇,博采众长”调研团
指导老师:夏鹏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2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