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者队一行人踏上了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土地,他们此行的目标是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让普通话成为连接沟通的桥梁,点亮子洲的“方言之窗”。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子洲中学课堂推普现场。康译丹供图
7月11日,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子洲中学,将课堂搬进了校园。子洲县地处陕北高原,方言特色鲜明,普通话学习难度较大。实践团成员们经过前期调研,精准定位了当地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中的重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学习普通话。课堂上,实践团成员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并通过游戏、朗读、表演等互动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7月12日,实践团成员们将目光转向社区。他们走访了颐和社区和东洲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现状。在与社区书记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由于当地办事老年人居多,习惯使用方言进行办公,如果强行使用普通话,反而会降低办事效率。面对这一难题,实践团成员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们针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简洁易懂的普通话培训课程,并用耐心和细心,帮助他们克服普通话学习的障碍。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街采返乡大学生现场。康译丹 供图
下午,实践团成员们兵分两路,深入街头巷尾,开展街采活动,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寻找推广中存在的障碍。采访中,许多居民表达了对普通话推广的支持,但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担忧。有的居民认为,方言是家乡文化的传承,推广普通话不应该忽视方言的价值;有的居民则担心学习普通话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感到学习难度大,难以坚持。
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倾听居民们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调研,对当地普通话推广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们认为,推广普通话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文化传承和社会效益,尊重当地语言文化,避免强行推广,让普通话成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文化的障碍。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子洲中学同学合影现场。康译丹供图
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在子洲的土地上,也播下了友谊的种子。他们用真诚和热情,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用知识和行动,点亮了子洲的“方言之窗”,为子洲的语言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次活动也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切地体会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沟通的桥梁。推广普通话,不仅是语言的推广,更是文化的传播,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他们将带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努力,将普通话推广工作进行到底,让普通话成为连接沟通的纽带,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光照亮更多地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14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