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弘扬传统文化,书写中华之美
中国青年网葫芦岛7月24日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持久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和深厚底蕴,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忠诚、考道等价值观,是道德伦理的重要基石,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公民的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建设和谐社会。2024年7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星语心愿实践队员在传统文化博物展览馆进行了相关社会实践,探寻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实践队员进入传统文化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长卷画,画中绘制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场景和人物。这幅长卷画仿佛带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流转和沉淀。长卷画的绘画技巧精湛,色彩鲜艳而不失庄重,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通过观看这幅画,让实践队员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庞大。
跟随实践队员的脚步来到展厅,里面陈列的各式艺术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陶瓷器、书画、雕刻到传统服饰,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那些细腻精致的陶瓷作品尤其令人喜欢,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艺术造诣,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世界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同时,书画作品和雕刻艺术也给人带来了很多触动和思考,它们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传递出
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图为实践队员在参观传统文化作品(田子晴供图)
其次,展厅中的历史文物讲述了传统文化的渊源与演变。通过观看历史文物,不仅能更加了解中国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展览中展出的古代器物、文房四宝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见证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智慧和创造力。同时,展厅还通过影像和文字资料,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宗教和文化传承,让实践队员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图为博物馆中参观的游客(田子晴供图)
传统文化不仅仅包含这些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实践队员们作为新时代的力量,探索了保护传承非遗的方法: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普查,普查工作的第一步是普查手册的编写,这项工作将直接关系到了普查工作的质量。通过深入调查,对本国、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传承现状以及它们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拉网式的系统普查。系统普查的最终目标是让我们摸清“家底”,从而为今后的认定、传承与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
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与收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民间艺人保留下了丰富的实物。搜集并展示将这些实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民俗文物,不但有利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传播与收藏,还可以通过展览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的文化风俗、当地的劳作与生活、当地的艺术与审美,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出这些展品的社会价值。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倡导以多媒体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出于今后将全部普查成果进行网络化与数据化技术处理的需要。通过兴建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并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全球性资源共享,也符合少花钱多办事的经营原则。
(通讯员 田子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6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