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到20日,来自河北工业大学的实践团队爱不会消失队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县王硇村和下解村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实践调研活动,调查相关地区的非遗文化以及在新质生产力加持为非遗创造的商业价值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8月10日,爱不会消失队一行人来到了太行川寨的“石”上人家——王硇(náo)村。王硇(náo)村坐落于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美誉。
何其有幸,当地的一位老师带领队员们参观,在他的讲解下,一路上见到了以冀南、川西南北融合为特色的古石楼建筑群,可说的景点千千万,其中最具特点的是最高石楼、东南缺和拐弯抹角。
(沙河市王硇村入口 刘申喆供图)
跟随当地人,首先来到的是最高古石楼,楼高18米,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全是石英砂岩制成,历时十二年建成于民国年间。冬暖夏凉、红墙平顶、高大挺拔、千年不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
东南缺是指房子在东南角凹进一处,这可是大有讲究的。民间叫“缺角建筑福财多,有钱难买东南缺”,取八卦中平安、顺利、入财之意。东南缺意在告诫后人,过满则亏,要时刻保持谦虚与进步。
拐弯抹角在王硇村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具有大智慧的建筑风格。在以前还在使用驴作为运输工具时,直角的墙体容易卡,因此古人故意把拐弯地方设计成圆角,这样驴车就能通行了。这个拐弯抹角的体现了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的和谐,倒也给这个成语添了一层新意。
另外,村子中每户人家墙前都有一块“护佑石”,石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字样,每家每户无一例外,正是这些细微之处反映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不仅如此,这里更是留有不少抗日红色遗迹,而且不少已经开始投入建设成展览馆。在亲切的村民家里,队员们不仅观摩到了织布的流程,更有幸亲眼见识到玉米皮和玉米须是如何变化成各种手工制品等古色古香的用品的。
参观完这些,大家来到民宿休息。民宿的主人是位老奶奶,她是如此的亲切和蔼,不仅用当地特有的野菜给我们做晚餐,而且她为我们准备的床单都是用当地传统工艺制作的土布。其实何止是她,村子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热情地招待着我们,队员们深深的沉浸在这淳朴的古村落之中。
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王硇村计划将本地特色建成旅游开发区,通过依托王硇村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民间艺术等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将山水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与村庄古貌进行融合,带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历史古村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传统。旅游区的开发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爱不会消失队队员在参观“最高古石楼” 刘申喆供图)
随后,队员们踏上了前往沙河市下解村的旅程,心中满是对这片古老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无限憧憬。下解村,一个以皮影戏闻名的村庄,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们深入探索皮影戏的魅力与传承之路。
步入下解村,仿佛穿越回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宁静世界。穿过茂密的绿茵,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一砖一瓦都显示出古色古香之韵味。其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矗立在村庄中石碑。“下解村”三个大字赫然显示其中,同时旁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河皮影戏”也感受到下解村对于皮影戏的重视程度。在游览的时候也发现到了皮影戏已经深深嵌入生活的每一处了,不仅有专业人士的皮影戏精彩表演,许多村民也是深深地投入到皮影戏之中。
(队员们在下解村石碑前合影 刘申喆供图)
在当地居民靳江丽地带领和讲解下我们也了解到了沙河皮影地历史和发展。沙河皮影戏起源于元代,历经数百年,传承有序,至今已有十五代传承人。其历史深厚,体现了河北南部、山西、山东及太行山地区对这一艺术的热爱与传承。在明清至近现代时期,沙河皮影戏尤为兴盛,有多个皮影社在翼南一带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沙河皮影戏融合了晋东南等地的皮影和唱腔艺术特色,独具一格,唱腔源于五府怀调,融汇了冀南民间音乐、方言和山西梆子腔,形成了高亢粗犷、豪放独特的艺术风格。沙河皮影戏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当地人民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寄托。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俗传统,深受群众喜爱。
之后队员们欣赏了当地传统地皮影戏老淮调——三打白骨精并且还亲自观察和体验了皮影戏的幕后表演工作。随着动人乐曲的响起,那些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便在光影交错间跃然幕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凝聚着传承人的心血与智慧,我们感受到了皮影戏独特的魅力,不禁肃然起敬。
表演结束后,有幸与几位皮影戏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详细介绍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表演技巧,让我对这门艺术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当我们谈及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时,他们既表达了对传统形式的坚守与尊重,认为要保持传统的纯粹性才能让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得以传承。同时,他们也流露出对现代化转型的渴望与期待,希望能够将皮影戏在年轻群体里发展起来,渴望有更多的年轻群体能关注到皮影戏,能够乐意了解和传承皮影戏,让皮影戏在当今仍充满活力,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了大力发展皮影戏,当地积极建设皮影小镇,沙河市政府对大沙河南岸进行了全面的生态综合整治工作,遵循“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草则草、宜田则田”的原则,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并拆除了所有“散乱污”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本项目不仅关注生态环境的修复,还结合了沙河市湿地公园开发、传统村落观光、油菜花观光、油葵观光、生态农业园等旅游项目,开发传统文化产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的和谐发展。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理念,以冀南历史文化和皮影文化之乡的文化内涵为核心,通过展示、演艺欣赏、游乐体验、旅游度假等多种方式吸引游客,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以皮影文化为龙头,实现产业的转型,实现文化兴村战略。通过建设皮影小镇,推进相关产业的建设和转型升级,打造沙河十里亭文化旅游带。
皮影小镇的建设无疑不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巨大的商业价值,沙河皮影这一非遗与当地的文化旅游和相关服务行业紧密结合,通过深入挖掘皮影的文化内涵,可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同时也可以推动皮影文化产业的创新,拓展产业链条,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靳江丽为队员们讲解下谢皮影的荣誉 刘申喆供图)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发展。其中下解村领导任进生也为当地皮影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通过建立皮影戏博物馆和展览馆为皮影戏提供一个专门的展示和保存空间,让游客和当地居民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并举办各种皮影戏演出、比赛和节庆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关注皮影戏,提升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动皮影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建设皮影小镇,结合沙河市湿地公园开发、传统村落观光等旅游项目,将皮影戏作为特色旅游项目之一进行推广,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种种措施将皮影戏与生活的各方面相结合,探索出一道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商业经济建设之路。
每一种非遗的未来都不会是暗淡无光的,群星璀璨的天空才是它的伊甸园。深知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闪耀都不能仅仅依靠个人,希望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能够投入到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这一队伍中,积极去探索在当今社会皮影戏所蕴含的巨大的商业价值,让皮影戏与文化产品相结合,与旅游业共发展,与教育普及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让皮影戏依然能够在当今充满经济活力与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2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