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陶有其雅,“材”知其“达”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刘梓義

为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全面了解现代手工紫砂产业传统和创新的平衡,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陶然材子 不虚瓷行”实践团队前往中国陶都宜兴,深入文化传承地,寻访非遗传承人,进行专访;参观宜兴陶瓷博物馆,学习陶瓷的发展历史和进步。

宜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以紫砂闻名中外,被称为中国陶都。在当代,宜兴紫砂产业不仅是当地的文化标志,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实践团走访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和经营陶瓷的商户,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亲身体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独运是为匠心”

实践团走进紫砂文化发源地蜀山古南街,开展实地寻访活动。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商业区,欣赏各式各样的紫砂作品,并且和店家交流。店家介绍了他们所经营的紫砂工艺品,并介绍不同紫砂制品的特点和用途。随后,实践团来到一处手工作坊,实地观摩手工紫砂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和方式。作坊里,师傅手中拿着工具向大家展示,并且介绍了不同作品中纹样的设计。师傅向实践团介绍作坊中的紫砂作品:“每一件都是不一样的,你们现在手里拿着的都是最独特的!”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对传统文化,对紫砂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来传承,发扬这项技艺。

随后,成员们在作坊师傅的指导下,亲手体验制作紫砂壶。拍打塑形,按压整平,修裁齐整。随着底盘的旋转,紫砂壶也逐渐成形。最后,实践团满载而归。

“我们在古南街,仿佛穿梭在历史长河边,看那紫砂经久传承如连绵不断的接力。每一束火炬甚至一缕微光,都被后人捧于怀,植于心,而后砥砺前行。眼前这不仅是质朴无言的器物,更是几代人起伏跌宕又平凡静默的一生。”实践团成员刘梓義感慨道。

日落西山,霞光半现,缱绻的暮光将紫砂的古朴、敦厚、温润,一点点氤氲进这条街巷,勾勒出陶都的别样画卷。

“茶养清气陶蕴心”

实践团来到宜兴陶瓷博物馆参观学习。宜兴紫砂壶始于明正德,嘉靖两朝年间,在明清两朝涌现出大彬,邵大亨等一众名家,在经历抗战的洗礼后,于上世纪中叶迎来中兴一代。在馆中,实践团成员们仔细观赏了近现代陶瓷和古代陶瓷产品的代表作,并且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对近现代陶瓷和古代陶瓷产品的差异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紫砂作为服务于茶道的一种器,很罕见的做到了将艺术性和实用性合二为一。紫砂的历史和演变,沉淀下来的审美智慧,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有骨有肉藏锋露芒,温润内敛,简远雅致,每一种品格,是壶,是茶,也是人。

实践团成员马子墨在参观结束后说:“这些藏品都制作的特别精美,让我们拍手叫绝。这些造型或恢弘磅礴,或小巧玲珑,都体现出了从古到今陶艺工作者们对制陶的热爱和对更高技艺的追求。”

随后,实践团来到宜兴陶瓷博览中心,对青年陶艺家邹惠芳进行专访。她向实践团表示了欢迎,并展示了紫砂茶艺。在清茶的芳香中,她给实践团的成员们讲解了陶瓷和茶道的关系:“陶瓷是茶的载体,在陶瓷的衬托下,茶才能展现出全部的魅力。它们都是时间的沉淀,共同构成了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紧接着,她又通过实际操作,讲述了手工制陶的精髓:转圜方寸不过六七,尺矩不过二三;规整自有定数,运用存乎一心。

茶汤清澈,区区一盏中自有静气。材子们在这一缕静气中,寻觅紫砂中数百年的“雅”;也在理解陶瓷材料中,明悟应当追求的“达”。

古人多喜陶,“善用陶器,不必银瓯”。陶瓷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在和邹阿姨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从专业的角度来思考紫砂壶的隔热等特性。邓朔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紫砂的隔热性做出解释“紫砂之所以有隔热的特性,正是因为这种材料是多孔结构,内部的气孔隔绝了热量。”通过交流,实践团的成员们不仅仅体会到了古人智慧的神奇,更加深了对于材料科学的热爱。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的成员们深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以实际行动传承非遗精神,弘扬非遗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丰盈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顺利举办为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湖南科技大学科普活动氛围,6月6日15:30,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以下简称…… 文明 莫飘遥 匡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青年铁肩担责任,赤诚丹心谱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演讲面试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湖南科技大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 陈碧瑶 李泳霖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奋楫笃定勇担当,栉风沐雨展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第二轮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为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干部投身校园建设,组建一支思想品德好、工作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6月3日…… 文明 李泳霖 蒋慧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名师妙传中医奥道,群才深悟中华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第十二期青马讲坛第三讲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医”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马学子清晰认识到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6月…… 邱慧祺 李泳霖 匡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非遗文化进校园,纸影翩飞庆六一

湖南科技大学定名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6·1“薪火相传·文化润童心”——湘潭非遗纸影戏进校园展活动顺利举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为庆祝六…… 邱慧祺 莫飘遥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英才巧拟声形,齐力演绎经典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信文杯“声承薪火·心映征途”配音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为号召湖南科技大学学子在语言表达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艺术等方面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23日…… 刘乐 李泳霖 谢芬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激情拼搏勇竞技 勉力奋斗燃青春

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首届“袁记云饺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暨体育专业羽毛球单项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提升科大学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弘扬健体精神,形成尚体风气,5月21日15:00,湖南科技大学…… 曹淑祥 蒋慧颖 高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科研汇聚涓涓情意,青春传递熊熊火炬

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办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2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 文明 李泳霖 张云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探秘园科院绿色驿站,共织生态梦

在春意渐浓的二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再次踏上了探索绿色空间之旅。2月22日,实践队前往武汉市首…

【寒假实践】学思践悟新思想 · “智医引领,律定责明”——医疗人工智能侵

实践背景随着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提高诊疗效率、精准度和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瑶乡有教语,网教书新篇: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团队赴富川高级中学,

2025年1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调研团队抵达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调研采访当地教坛楷模做前期准备。2月6日至2月17日,…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寒期践行情系母校,桂工薪火照亮高三逐梦路

大学生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黄秋霞)岁序更替,在2025年寒假,“情系母校,相约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走进广…

最新发布

博爱青春 | 明性启智,筑梦护航 走进长阳花园社区
为深入贯彻“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以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帮助青少年接受正确科学的性教育,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2024年7月11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明性启智,筑梦…
安徽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精神,扛起时代大旗
安徽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精神,扛起时代大旗为追寻先辈伟迹,传承红色精神,增强大学生对革命化文的了解。7月27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芜湖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以“传承红色精神,扛起时…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注自闭儿童,点亮爱心明灯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注自闭儿童,点亮爱心明灯中国青年网安徽7月15日电(通讯员吴雨洁)随着社会对特殊需求群体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自闭症儿童作为这一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康复与融入社会的问题日益…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者日志—周春兰
参与这次意义深远的“三下乡”活动,我感到无比幸运。这不仅是一次实践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有幸与一群温柔而充满力量的人同行,他们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也促使我不断成长,变得…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者日志—朱妮
稻浪轻吟,心归田园朱妮“正是大地好风景,喜看稻菽千重浪。”随着车辆缓缓驶出城市的喧嚣,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逐梦”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踏上了前往乡村的旅程。车窗外,山峦如温柔的波浪般…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者日志—李静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一直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发展的浓厚兴趣。参加“三下乡”活动,既是对自己社会责任的一种践行,也是对当地文化、生活方式的深入了解和体验。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够为推动非遗文化…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者日志—谭吕贞
引言:“三下乡”,这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是一种呼唤,一种回归,一次心灵的触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很少有机会放慢脚步,去聆听大地的呼吸,去感受自然的节奏。然而,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者日志—赵晓燕
对于每一个怀揣着热情与梦想的大学生来说,“三下乡”活动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在三下乡活动中,我们不仅能帮助到别人,同时,也能锻炼自己。对于我而言,当时有几个原因促使我报名了三下乡,首先,在这个快…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三下乡志愿者日志—朱文静
在那悠长夏日的晨曦中,7月8日,一个充满期待与憧憬的日子,我们踏上了“三下乡”的征途,目的地是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一个隐匿于山水之间,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淳朴民风的世外桃源。心中涌动的不仅…
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者日志—谭盈盈
作为一名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我参加这次活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在宣讲非遗文化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