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穿行岁月长廊,编织文化新生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张博越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穿行岁月长廊,编织文化新生

酉阳是一座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800多年的建府史的古城。而“层峦耸翠云遮峰,溪谷潺潺绿意浓。”则是酉阳风景最真实的写照,在跌宕起伏的峡江两岸,龙潭古镇是当地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更是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美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阳,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1日至15日赴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溯古龙潭,解密千载水泽谣

龙潭镇的地名由来有着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古时此地干旱频发,民生困苦,某日突然有神龙现身于潭中,随即天降甘霖,解除了旱情,自此以后,这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一神奇事件,人们便将此地命名为“龙潭”,以示对神龙的敬畏与感激,而龙潭之名就这么来了。

有着这样美丽传说的龙潭古镇,她的身躯上有着一道道美丽且充满岁月感的痕迹。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成“井”字分布的街道、雕梁画栋的木制房屋都在诉说着龙潭的故事。而这其中最有标志性的建筑,当属王家大院了。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走访龙潭古镇。冉东灵 供图

王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在古街上这并不是最老的古建筑,却是最具特色的古建筑。实践团成员们也有幸听到了青年导游陈潇的讲解。陈潇讲到,王家大院的布局为东西对称布局,且两院的功能各有不同,在西院内有保存完好的绣花楼,而东院则有着不同的功能空间,在一个王家大院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人的艺术生活和日常生活的缩影,这在古建筑当中是极其难得的。

图为青年导游陈潇为实践团成员进行讲解。冉东灵 供图

而院落中的水缸也是引起了实践团成员的注意,讲解员也是解答了疑惑。其实这院子中的水缸实际作用是在房屋着火灭火用的,而在风水上来说,水象征着财,在封闭的四合院内摆水缸也有八方来财之意。这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将实际的作用和理想的寄托进行有机的结合,让王家大院这颗明珠在古镇老街上熠熠生辉。

寻红龙潭,传承革命薪火情

酉阳之美不仅仅在于那山林间的一抹绿,还有每个人心中的那抹红。而龙潭镇的红色画卷的的第一笔画在了1901年。实践团的成员们也走进了龙潭镇的赵世炎烈士纪念馆,去找寻百年前留存的红色足迹。

1901年,革命英雄赵世炎出生在了龙潭镇上,曾参与过著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法国留学期间成为了中国旅法共产党的早期成员,并且组织过多次工人运动和起义。但是,在1927年的7月,这名革命烈士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26岁。而如今留给后人的就是这座赵世炎纪念馆。

在纪念馆门口的广场上,实践团的成员们就看到了赵世炎先生的铜像。铜像上的面庞非常的年轻,那正是按着世炎先生26岁的样子雕刻的,而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世炎先生的目光,那一双眼眸似乎在找寻中国革命的曙光。

图为赵世炎先生铜像。赵家溪 供图

而纪念馆内所陈放的有许多世炎先生生前的用过的笔和本子,以及一些活动的照片。在看了世炎先生的生平事迹后,在角落的一个藤箱引起了部分成员的注意。在纪念馆讲解员的介绍下,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到这个藤箱是整个纪念馆内纪念价值最高的文物,是国家三级文物。而这个藤箱自14岁世炎先生读书时就带在了身边,在旅法赴苏留学期间也一直带在身边,直至世炎先生牺牲。

这个藤箱记录着世炎先生的思想变化,由保守到进步,由少年到青年,更是记录着一个时代的中国青年思想的变化,印证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选择。世炎先生追赶的那一缕曙光现在也已经变成万丈光芒,照耀在世炎先生身上,照在中国人民心中。

探民族瑰宝,融古今文化新篇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域,酉阳龙潭的常驻人口中就有17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占比最多的民族则是土家族和苗族。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是换上了苗族的传统服饰,体验着当一回“苗疆少女”。每一件衣饰上精美的刺绣、每一条银饰上闪耀的光辉,都诉说着苗族祖先的审美与智慧。沿着古街漫步,他们用心感受着苗族音乐的韵律,聆听着传承千年的故事。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与现代宣扬,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共同谱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在龙潭古镇体验苗族服饰。何曼 供图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是土家族人民祭祀神灵、酬报先祖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其动作粗犷豪放,节奏明快,深受人民的喜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并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教团队特地向酉阳本地地土家族居民学习跳摆手舞。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摆手舞。冉东灵 供图

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摆手舞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摆手舞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土家族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跳摆手舞,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近年来,龙潭镇的发展做好了经济文化双轮驱动,以文化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再用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文化资源,这样的良性循环也是龙潭镇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寻找到的必胜法宝,在绿水青山中寻得了自己的金山银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基层干部的合影。彭丽燕 供图

本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龙潭镇本土丰富而特色文化,学习到了龙潭镇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更是意识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基在于人民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也明白了发扬优秀文化的重要性。重人科学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会继承和发展这一精神,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编织出文化新生的华章。

(通讯员 张博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1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中文系赴河南省博物院开展实践周活动

中文系赴河南省博物院开展实践周活动本报讯11月10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19级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去河南博物院进行实践周活动。经过本次实践,同学……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最新发布

双校携手,共绘乡村教育新画卷:穿心岩村志愿行动纪实
7月20日,阳光明媚,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源志愿服务队”与湖北民族大学“乡村振兴硒望健康传播恩施志愿服务队”两大志愿者团队,心怀对乡村教育的深切关怀与美好憧憬,共同踏上了前往穿心岩村的征途。他们以…
南泰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走进孟河,探寻恽代英足迹,共话党的光辉历程
2024年7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科普+思政”科普红潮涌,凝心筑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对党的历史无限敬仰与探索热情,踏上了前往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恽代英纪念广场的旅程。他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
青源志愿之旅:恩施硒茶博物馆探秘与文化传
青源志愿者团队近日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探访了恩施硒茶博物馆。在这座充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殿堂里,每一片茶叶、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硒茶的传奇故事。硒元素的融入,赋予了恩施茶独特的魅力…
南泰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探寻中共楚雄历史,共绘博文馆记忆篇章
暑假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温柔地铺洒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每一寸土地上,给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2024年7月16日,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科普+思政”科普红潮涌,凝心筑梦行暑…
“非遗”艺术们的绝妙表演
“非遗”艺术们的绝妙表演当暑期到来,三下乡实践成为我们探索、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这段时间不仅让我们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还深刻体验到了实践中的种种挑战与收获。暑假,塔里木大学关于非遗的…
南泰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点亮希望之光,共绘科学家精神画卷
随着夏日的炽热阳光洒满大地,一群怀揣着梦想与热情的青年学子,踏上了前往贵州省毕节市三合村的旅程。2024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科普+思政”科普红潮涌,凝心筑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来到了…
青源志愿行:恩施硒都见证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源志愿服务队深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了一场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深度调研活动。此次行程,志愿者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恩施“硒都”的独特魅力,更亲眼见证了硒茶产业的创新与硒康…
非遗三下乡,喀什情更浓,共筑乡村文化梦
非遗三下乡,喀什情更浓,共筑乡村文化梦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其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近期,我有幸参与了“喀什与阿克苏非遗三下乡…
塔里木大学三下乡:艾提尕尔清真寺周边的非遗
塔里木大学三下乡:艾提尕尔清真寺周边的非遗8月17日电(通讯员辛佳忆)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状况,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和传承非遗…
忆往昔峥嵘岁月(10)
女性革命精神是指在革命斗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弘扬女性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