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雕韵,传承不息——锦城学子探寻竹雕之美领略传统工艺魅力
在2024年8月18日,成都锦城学院“探寻竹雕之美”实践队前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川派竹雕发源之地”进行调研学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文献查阅等多种方式,对非遗竹雕技艺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了解竹雕技艺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传承模式、市场状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力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浩渺的华夏大地上,竹雕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千年的光华。而在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伍再娟的女子,她以手中的刻刀为笔,以坚韧的竹材为纸,书写着属于她与竹雕的浪漫传奇。伍再娟,生于四川彭州的一户寻常农家,自幼便与竹雕结下了不解之缘。岁月流转,伍再娟终于拜入了姑父的门下,开始了她的竹雕之路。然而,这条道路并非坦途。呛灰、划手,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序,却需要无尽的耐心和毅力。她曾一度迷茫,甚至想过放弃。但每当看到那些完成的作品,那些活灵活现的图案,她的内心便又充满了力量。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伍老师正在指导几位年轻“小将”雕刻,这便是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的魅力所在。
(伍再娟老师)(师承关系图)
一.竹雕历史发展
川派竹雕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早期代表作品如竹鸟笼等,工艺精湛,广负盛名。历代传人经过不断学习、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鸟笼制作和雕刻工艺,并掌握了更多的竹器雕刻技艺。川派竹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涌现出众多竹雕大家,其作品构图讲究,刀法细腻,以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和鎏青雕为主,技艺水平高超。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竹雕工艺品市场萎缩,竹雕艺人或病故,或改行,川派竹雕工艺一度濒临失传。幸运的是,在70年代末,彭州竹雕开始复兴,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彭州竹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的雕刻艺术品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伍再娟作品:浅浮雕) (伍再娟作品:深浮雕)二.探寻竹雕技艺
彭州竹雕是一种在竹料或竹制品表面雕刻图案的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彭州市隆丰镇。主要有选材、制料、定题、构思、上图、雕刻、润色、打磨、上油、存放等十道工序。其手法以圆雕、浮雕、透雕、留青雕为主。常用工具有细齿锯、削刀、刻刀、锉刀、角刀、线刀等。作品以形态小巧、层次繁多、构图饱满、布局讲究、刀工细腻、意境隽永著称。常见竹雕作品包括鸟笼、笔筒、茶具、香筒等。
1.选料: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竹子作为原料,竹子要求质地坚硬、纹理清晰,适合雕刻。每年冬季的时候上山砍伐 3~5 年的竹子进行第一次选料,进行蒸煮后再存放 3~5 年,最后选择精品料。
2.绘图:在纸上设计图案,根据自己或客户的想法和创意确定所要雕刻的形状和细节,还有竹子的形状、大小和纹理,确定雕刻的主题。起稿时线条的走向,人物的动作表情,花鸟的姿态,山水四季的不同,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
3.贴图:将画好的稿纸贴在涂好胶水的竹筒上,等待至全部风干。雕刻多层次作品时,要根据雕刻层次的先后多次作品时,要根据雕刻层次的先后多次贴画稿。
4.粗胚:用雕刻工具(如刨、凿、刀 1等)对竹材进行初步雕刻,走线,打粗胚,将整体形状和轮廓勾勒出来。
5.细雕:在粗雕的基础上,逐步雕刻出更为细致和精美的细节,如面部表情、衣物纹理等,要求精细、准确。
6.抛光:竹子雕刻结束后,先用较粗的砂纸打磨,再用较细的砂纸打磨抛光;雕刻较细微的部位宜把砂纸撕小后,再仔细打磨抛光。对竹雕进行打磨和抛光处理,使表面光滑细腻,提升竹雕的质感和观赏性。
7.上油:如果竹雕需要清洗,可以使用适量的肥皂水,但需注意保护老包浆。清洗后,可以上核桃油或其他植物油,如生桐油、松子油,以保持润泽。油量不宜多,以免影响竹雕的自然色泽和易造成回潮。
三.面临挑战
川派竹雕在传承中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工艺品市场竞争激烈,竹雕艺术面临来自其他工艺品和新材料制品的挑战。竹雕艺术的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年轻一代对于传统工艺的兴趣不高,导致竹雕技艺的传承面临困难传统的竹雕艺术形式和题材相对固定;创新力度不够,难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竹材的获取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加之环保意识的提升,竹材的采集和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四.机遇
1.发掘潜在市场
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如收藏家、艺术爱好者等,开发高端定制产品,满足他们对独特性和艺术性的追求
2.网络直播
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展示竹雕艺术的制作过程,增加公众对竹雕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3.社交媒体宣传
在微博、微信、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上分享竹雕艺术品的照片和视频,增加曝光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
4.电商销售
利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竹雕艺术品,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购买到竹雕艺术品。
5.线上教育
开设线上竹雕艺术课程,让有兴趣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竹雕技艺。
五.结语
当我们谈及非遗竹雕,我们不仅仅是在谈论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的传承。竹雕之美,在于其精细入微的雕刻工艺,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精髓。面对未来,我们对非遗竹雕充满了展望与期待。我们期待这一传统技艺能够 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竹雕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与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89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