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的笔触与城乡的土地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了照亮社区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科普传统非遗文化,这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更在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手绘乡村·青春行动”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留青竹刻扬四方,华夏非遗聚龙城”实践团队于7月4日正式开始社会实践活动,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带进学校社区,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被跟多人了解熟知。
思维碰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创新
活动前,团队负责老师与团队成员们通过多次的讨论和策划,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他们深知,这次实践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创作,更是要通过手工的形式,为青少年以及幼童科普认知之外的艺术形式,以简洁有趣的形式将传统文化被社区不同阶段的学生吸收。唤醒青少年以及幼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城乡青少年和幼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滨江社区的文化繁荣。在正式出发之前,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充分的物资准备和技能培训。他们精心挑选了适合户外创作的绘画工具和高质量刻刀以及卡纸素材,确保作品能够精美的展现在社区视野。
图为实践队召开集体讨论会。蒋李斌 供图
文化瑰宝,留青竹刻的独特价值
为了更进一步让社区孩子们认识“留青竹刻”的有关知识,实践团队策划通过志愿宣讲活动,引导社区同学们形成独特的艺术构思。团队积极与当地社区、村委会以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深入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发展规划,力求使手绘作品能够与乡村的整体风貌和发展需求相契合。
活动开始之际,常州工学院航飞院实践队队员首先为社区青少年儿童从留青竹刻的历史文化、留青竹刻的工艺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欣赏、留青竹刻的现代发展四个方面的普及知识,丰富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初步了解留青竹刻的基础知识后,滨江社区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动手尝试。实践团队队员们为每位孩子准备了一套专业的刻刀和竹子材料,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刻刀,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着在竹子上刻画简单的图案。虽然一开始他们的手法还很生疏,但随着不断地练习和志愿者的耐心指导,渐渐地,孩子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能够刻画出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形状。
课堂氛围上,实践队员为同学们讲解有关非遗文化,社区孩子之间激烈讨论相关问题,孩子们展现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通过亲身参与留青竹刻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对非遗文化有了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实践队员调查发现孩子们普遍认为,非遗不仅仅是古老的技艺,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珍贵财富。一位小朋友说道:“非遗就像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宝箱,每打开一次,都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的精彩。”
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孩子们更是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宣传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孩子们建议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留青竹刻等非遗的魅力。还有孩子提出,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和兴趣小组,让非遗走进校园,培养同学们的兴趣。
为了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活动在接近尾声时举办了一场作品展示。孩子们将自己精心创作的留青竹刻作品展示在舞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
实践队员为社区孩子介绍留青竹刻。周子翔 供图
社会聚焦,留青竹刻的魅力绽放
此次暑期“留青竹刻”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滨江社区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滨江社区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让社区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不仅学到了一门传统技艺,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孩子们也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会将留青竹刻这门艺术传承下去。(通讯员 董萱 蒋李斌)
图为实践队员与滨江社区负责人拿牌匾合照。周子翔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与社区孩子的集体合照。蒋李斌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83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