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校地共融,共创非遗新篇

来源: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赵倩 张炜伟 袁新

校地共融,共创非遗新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路相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6月28日前往北京、天津、廊坊等地,开启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以“校地共融,非遗新篇”为主题,深入研究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寻非遗技艺与校园文创的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一、触摸非遗灵魂,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6月28日,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安家大院和被誉为“天津文化象征”的津门故里,深入了解杨柳青古镇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精美的剪纸、泥塑、刺绣、编织,每一件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天津地区建筑艺术的代表、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典范——安家大院的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看到了珍藏的大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创意产品,如精美的瓷器、栩栩如生的木雕、色彩斑斓的纸扇等,也让实践团队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次日,成员在津门故里探访了泥人张、皮影张、乐器张等老字号店铺,找到了许多将天津传统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文创产品,如以泥人张、天津名胜古迹等为主题的冰箱贴,以糖画为灵感的T恤图案等。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赋予了它们新的功能和审美价值。它们让传统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非遗文化。除此之外,它还有非遗文化的体验活动,这些体验活动在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的制作过程和技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充满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热爱。

(图为团队成员袁新参观“泥人张”商店产品)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天津市西岸非遗体验馆。在馆长的引导下,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厅,仔细观察了每一件文物的细节,从精美的陶瓷器皿到精致的民间工艺品,每一件都让团队成员惊叹不已。透明玻璃柜里的展品,好似向我们讲述它们的历史与过去,勾勒着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成员充分领略金漆镶嵌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京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成员对螺细镶嵌大柜印象颇深,纷纷赞叹它那绝美立体如浮雕感的金漆莳绘工艺,还有罕见的螺钿工艺。五光十色的贝母光泽,流光溢彩,在暗处也能熠熠生辉,珠宝般的华贵质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精美绝伦。

(图为团队成员在北京金漆镶嵌博物馆合影)

二、文化寻根,揭秘本土文化的独特韵味

为探寻廊坊本土非遗文化,实践团队参观了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举办的“丝路拾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及固安博物馆相关展览。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设置了本地非遗专区,成员们被那些手工艺品所深深震撼,将非遗技法与廊坊元素相融合,展示了燕京八绝、风筝和核雕等十余项经典非遗作品。在VR互动展区,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非遗体验,好似与工艺品对话一般!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是一场跨文化的视觉盛宴!”

随后,实践团队抵达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的一所柳编非遗文化馆。踏入工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柳编的艺术世界。墙壁上悬挂着精美的柳编作品,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也有充满田园风情的篮筐,一件件柳编作品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有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固的老式柳筐,也有融合现代设计元素的创新之作。穿梭其中,用心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国家级柳编非遗传承人张万富老师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在他看来,单纯追求实用的柳编制品,价值往往受限,而真正的关键在于挖掘其附加价值。通过与张老师的交谈,团队成员学习到,创新与紧跟时代的步伐,是柳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非遗乃至校园文创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

(图为张万富老师为团队成员讲解柳编工艺)

三、非遗“创”想,传承中的变革与新生

文创研究是跨学科的领域,为深度了解市场,实践团成员来到天津五大道的文创艺术商店,学习“非遗+”的传承新模式,看到了许多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产品,如创意家居、时尚配饰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保留了非遗文化的精髓,还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让实践团队对“非遗+校园文创”的构思充满想法。

艺术,是生活的调味剂,是灵魂的慰藉。团队成员怀着对艺术的无限向往,走进了北京的798艺术区,一个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地方,一个让创意与想象自由飞翔的天地,给人以强烈的时空穿越感。在这里,实践团认真参观艺术展览,寻找文创商店的设计创新点,感受工业遗产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四、非遗赋能文创,开辟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跨界融合新路径

当代媒介的发展,为我们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为了解印刷媒介的发展与制作流程,实践团队抵达北京市的中国印刷博物馆。精巧的活字印刷刻板,高大的老式印刷机械,以及现代的电子印刷设备,它们见证了印刷术的发展史,也曾在某个时期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置身馆中,仿佛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团队成员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也可以借鉴古老的印刷工艺,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产品。

博物馆里那些精美的印刷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老的典籍到民间的年画,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应当要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将学校的历史、校训、校徽等元素融入到文创设计中,使文创产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纪念价值。

调研结束,实践团队为深入了解校园用户群体需求,制定并发布校园文创调查问卷。优秀的校园文创,要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体现校园文化品牌的衍生价值。因此,团队成员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和问卷数据,探索出非遗元素+校园元素、非遗材质+校园元素等一系列“非遗+”的艺术形式,同时开发出一系列校园文创产品。

(图为团队成员运用柳编元素设计的夜灯)

(图为团队成员运用柳编元素设计的钟表)

文化传承,我们一直在路上。在未来,实践团队将充分运用专业技能,继续设计开发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校园文创产品,将文创商店落实到位。为此,“艺路相伴”实践团队将砥砺前行,永不坠青云之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7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情暖乡村,爱心支教行
为了让红色文化的光辉更加灿烂地照耀年轻一代的心灵,将那份不朽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同时以这一神圣使命为桥梁,为乡村儿童的暑假生活添上斑斓的一笔,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自强思源”暑期…
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西建大材料学院基层服务社会实践团深入临泉县高塘刘营村,开展法治与金融知识宣讲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
北学子三下乡:色彩编织梦想,绘画斑斓人生
绘画,是心灵的窗户,让孩子们学会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心感受美好,用笔触记录成长的足迹。这不仅培养了艺术审美,更滋养了精神世界,让梦想在色彩间绽放,绘就未来的斑斓图景。湖北汽…
长安大学材料学子赴贵州毕节“渭爱育梦赴黔川,携手啊嘎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聚焦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执行校团委关于“2024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安全教育培训大会”的要求和精神,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教育,提升青…
宣传法律知识
西建大材料学院基层服务社会实践团深入临泉县高塘刘营村,开展法治与金融知识宣讲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
爱心支教,照亮乡村暑假
为了让红色文化的光辉更加灿烂地照耀年轻一代的心灵,将那份不朽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同时以这一神圣使命为桥梁,为乡村儿童的暑假生活添上斑斓的一笔,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强思源”暑期社…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辅导作业,解决孩子难题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暑期课堂来,一是为了解决在家无人看管的问题,二是为了一个来解决家庭作业这项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难题的平台。而青源志愿服务队开设的暑期课堂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平台,暑期课堂不仅有各种…
助力乡村和谐发展
西建大材料学院基层服务社会实践团深入临泉县高塘刘营村,开展法治与金融知识宣讲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
提高法治素养和金融意识
西建大材料学院基层服务社会实践团深入临泉县高塘刘营村,开展法治与金融知识宣讲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
法治引领,金融护航
西建大材料学院基层服务社会实践团深入临泉县高塘刘营村,开展法治与金融知识宣讲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