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赓续柳编文化,传承百年匠心
在今年的暑假期间,我怀着满腔热情地参加了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赴霍邱县“探寻霍邱柳编艺,携手传承非遗风”’实践团的三下乡活动。
为助力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我满怀憧憬与期待,乘坐由巢湖
前往霍邱的火车。我无比期待着此次的行程。15日下午,我们到达了霍邱县的临水镇。在这里我参观了淮河农耕文化园内的柳编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收藏和展示了大量与柳编相关的历史文物、传统工具、精湛作品以及制作过程。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霍邱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也体现了柳编技艺的精湛和多样性。而且,博物馆还通过场景再现、图文展示等方式,介绍了霍邱柳编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传承情况,让大家对柳编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这些深深让我感受到了柳编艺术品的
精妙和智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负责人探讨柳编文化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秀如
霍邱县临水镇柳编文化博物馆是了解霍邱柳编的重要窗口。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柳编文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也为当地手工艺人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深入了解柳编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传承情况,感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这次参观的柳编博物馆 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柳编技巧和欣赏到许多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更让我感受到淮河地区人民的热情和智慧的结晶。
7月16号,我们来到了华安达集团名下的物质文化馆。在这里我们看到华安达集团生产的柳编工艺品种类繁多,从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品如柳编篮筐、簸箕,到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如雄狮、骏马等,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与心血。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大量出口到国外,如美国、德国、英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在传承方面,霍邱柳编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华安达集团等企业和非遗传承人通过不懈努力,将这一技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华安达集团始终坚守着对柳编工艺的热爱与执着,在与当地工匠师傅的交流中,我听到了许多关于柳编技艺传承的故事,感受到了他们对这份手艺的热爱与坚守。这些故事像一股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匠心精神融入每一件柳编作品之中。我们不得不敬佩这些优秀的匠人对待工艺品的执着与追求,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做出的的努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华安达集团负责人采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秀如
通过这两天对柳编这一非物质文化的了解,我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柳编技艺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以杞柳等植物材料为原料,通过巧妙的编织手法,制造出实用与美观兼具的生活用品和艺术品。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还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柳编技艺的精湛和复杂性让我对匠人精神有了更深的敬意。
与此同时,柳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被边缘化和遗忘的风险。然而,柳编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潜力。因此,我觉得应该加强对柳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教育、展览、旅游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柳编文化,推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应该积极投身到柳编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事业中,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当我提笔写下这份感悟时,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感激这次活动给予我的宝贵经历与深刻体验;不舍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温暖与美好。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如同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盛宴,让我在这段短暂而充实的时光里,深刻感受到了乡土的温情、文化的厚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升华。当夏日的阳光洒满归途,我心中满载的不仅仅是关于霍邱柳编等非遗文化的深刻见解,更有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期待。虽然这段经历只有短短几日,但是带给我的东西却有很多很多……我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前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柳编博物馆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秀如
(通讯员 王子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9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