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助力乡村垃圾分类,守护美好绿色家园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融乡筑梦实践队

阳光明媚,微风吹拂,夏蝉欢唱,往日热闹的大道在下午两点强烈的阳光下显得不如往常热闹。风儿吹过,几片叶子悠悠飘落在水潭之中,泛起片片涟漪,乡村垃圾分类的行动在这片大地上开启,提升乡村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作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应当深入人心。因此2024年6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融乡筑梦实践队前往菏泽市巨野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了解当地垃圾分类情况,开启乡村村民垃圾分类之旅,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共同创造崭新环境。

六月的阳光直直地洒落在我的身上,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我走在巨野县张花园村较为空旷的道路上,看着路边的垃圾宣传口号,与当地村民就垃圾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交谈,不仅是村庄关于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政策以及实施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当地村民的需求和当前垃圾分类面临哪些困境。从看到听再到真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重视自身的物质需求,还开始注重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这也使我更加切实感受到了当前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开始从征服自然到保护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村庄内部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正激励着当地村民不断改变自身,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实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这样高温的环境下,垃圾处理工作人员依旧坚守岗位,我也坚定了信心,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垃圾分类。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与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沟通,随后,他告诉我有关志愿服务工作职责以及注意事项。活动中,我将村民广场的路面、绿化带中的纸屑、塑料袋、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垃圾进行了集中捡拾;我认真听讲,积极举手抢答相关问题。将学到的分类知识现场复述,并通过问答的形式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我们借机学习到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同样我们也认识到:现阶段,垃圾分类还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生活在城市,我们有义务为城市的清洁尽职尽责,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我们无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垃圾分门别类,让垃圾能够物尽其用,这样对我们的生活既造成不了负担,同时也能让垃圾再利用,为我们的环保助力,为子孙后代谋福音。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交流乡村垃圾分类情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洁 摄

看到高科技助力垃圾分类,我感慨到科技手段作用于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覆盖率。将高科技用于乡村村民垃圾分类,不是“杀鸡用牛刀”,垃圾分类看似只是改变传统的处理办法,背后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管理人员不足、分类精准投放率不高、垃圾外运不及时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效果和长效机制的建立。解决这些难题,固然要靠乡村工作人员、物业和志愿者等的不懈努力和贴心服务,但要系统性地解决多头问题,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科技的力量必不可少。实践中,运用科技手段的最直接效益在于减少监管成本。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村庄垃圾分类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邱筱涵 摄

我协助工作人员向过往的村民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宣传材料,面对面地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其中一位村民说到“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作为重要宣讲阵地,极大地方便了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讲解过程中还设计了互动问答环节,进一步加深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大家热情高涨,气氛活跃。通过社会实践,我也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社会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亲近社会,亲近大自然会有益于我们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

图为实践队员处理未分类垃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洁 摄

这次活动让我有很多收获,首先就是培养了我不乱扔垃圾的意识,无论我们是在外面游玩还是在家里面垃圾都应该丢到垃圾桶里面,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虽然公园有好几个垃圾桶但是可惜却很少有人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更多的是随意丢弃在地面上,哪怕是垃圾桶离自己只有几步远但是就不愿意走这简单的几步,这让我知道了垃圾一旦遍地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灰暗,所以在今后学习中看到随意丢垃圾的人我会及时制止,避免这些人随意把垃圾丢在地上,一定会把这些垃圾放到垃圾里面,看到垃圾也会及时弯腰捡起垃圾,避免垃圾污染,作为大学生,让我们在实践中出真知,劳动中提升自我价值。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垃圾分类能够助力绿色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政策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乡村的自身特点进行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循序渐进,出台相关政策约束村民的行为,逐步改变村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垃圾分类助力生态文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实现美丽中国。(通讯员 邱筱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5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星”语“星”愿——关爱自闭症儿童

关爱自闭症儿童,我们在通往爱的路上。(2019年8月26日皖南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院张真电)2019年的暑期实践活动,我们的志愿团队将主题落在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行动上,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 张真 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卓越人文|创新艺术形式,传承先辈精神 ——《马兰花魂》舞蹈团队专访

近期,由人文学院舞蹈团指导教师张晓梅携团干部及部分团员共同排演的舞蹈作品《马兰花魂》连续亮相大型舞台,在舞台之上诠释…

人文学院顺利举办第272期博学论坛暨四、六级经验分享会

11月14日,第272期博学论坛暨人文学院四、六级经验分享会于铜盘校区B112教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充分备考,在202…

志愿服务事迹与收获

志愿服务事迹与收获我,大一新生一枚,恰逢青春热血之际,沾染了书本的智慧,也饱含了生活的热情。近期,我积极参与了一系列…

志愿服务的光辉与收获

志愿服务的光辉与收获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

“心语汇梦”:特殊儿童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各种障碍而面临交流困境。“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助力特殊儿…

最新发布

红色文化润童心,自强思源助成长
在2024年的盛夏,我有幸作为“自强思源”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员,前往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高坝洲镇。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我为孩子们呈上了一堂堂红色文化的课程。这段经历,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
曲园学子传承非遗文化: ——“拓”足自然,“印”染时光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历史文化学院“党史小课堂”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8月13日在曲阜市东鲁学宫开展以植物拓印…
汽院学子“三下乡”——支教让爱远行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源泉。然而乡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匮乏,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使乡村小朋友更加全面成长,更加体会到世界的美好,湖北汽车工业…
绿色制造的执着追求
一踏入公司,实践团成员们就被研发中心内的一幕深深吸引。科研人员正熟练地运用3D打印技术,将门窗设计的奇思妙想迅速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原型样品。这项前沿技术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还显著降低了成…
科技融合的憧憬
盛夏的热烈阳光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怀揣着对科技融合的憧憬,踏入了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在这里,他们与书香门第门窗有限公司相遇,共同开启了一场科技与梦想交…
河北传媒学院音乐学院三下乡:传承红色圣火, 赓续红色血脉
为了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员们深刻理解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坚定了爱党报国的信念,并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河北传媒学院音乐学院的“C大调小分队”于8月2日…
绘梦漆扇,文化宣扬源源不断
漆扇,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品,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美与技艺的完美结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向外国友人宣传漆扇,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进文…
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新型引擎带动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21日电(通讯员祁宇歆)2024年7月21日,实践队员前往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宁城街道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大祁工业园B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这次实地调研,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企业集聚对于乡村…
读《童年》有感
《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是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描写了作者自己在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以细腻的笔触呈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悲剧与黑暗,同时也展现了小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逐渐…
陕西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情暖童心,共筑阳光福利院
陕西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情暖童心,共筑阳光福利院近日,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乡村青春行助力振兴梦”七彩假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了前往汉中市儿童福利院的温馨之旅。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陪伴向福利院儿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