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兰州7月17日电(通讯员 黄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大城北,实现新跨越,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助力撂荒整治。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数据科技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2024年7月兰州理工大学“数据融荒田,助力新发展”赴兰实践团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沈家河村以及苏家庄村附近开展了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出发前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佳玉摄
响应时代号召,肩负使命前行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新粮食安全观为目标,以坚守耕地红线、稳定播种面积、实施藏粮于地、提升产能为重点,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治理主力军作用,鼓励耕地经营权人积极参与撂荒地治理,建立撂荒地动态监测平台和治理长效机制。
7月13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兰州市榆中县沈家河村以及苏家庄村,开展走访调查,与村民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农村耕地非粮化情况,了解村民对于耕地非粮化的治理意愿。我们此次实践活动的旨在与村民们进行了解、接触,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徒步到实践地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岳佳荣摄
足迹遍布田间,智慧碰撞火花
实践团队深入实地调研,来到选定的实践地。实践队员亲身感受,从山脚到山顶,路程漫长,脚下的路也是前人一步步走出来的,崎岖不平,更是增加了梯田上耕种的难度。到了山顶,入目是大面积的荒地,指导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土地的重要性,如今土地荒废的主要原因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实践队员们意识到,要想改善撂荒耕地问题,便要从改变基础设施,增加种田补助,调动农民积极性,添加年轻劳动力等方面着手解决。撂荒耕地的问题一旦有了改善,土地利用率,粮食产量,环境保护等问题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图为指导老师为实践队员讲解撂荒耕地知识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言摄
深入农户调研,采访调研实情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永远是国家乃至世界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我国的粮食产量连年增收,根据国家统计数字,去年粮食产量已实现“十连增”。但是,居安思危,无论何时都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近几年来,因为种粮收益持续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许多地方出现耕地抛荒现象。为此,实践队员进行当地村民对撂荒耕地的采访,对榆中县沈家河村以及苏家庄村附近的农户进行走访,做了一次实地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为此,实践队员背上行囊,在烈日炎炎下走近农户,调查农户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投入情况、耕地“非粮化”及土地细碎化等相关问题,做到问卷内容详细细致,数据真实有效,真切了解到农户进行耕地“非粮化”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建议和措施提供依据。且防止耕地“非粮化”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仍在增加,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粮食产需仍维持紧平衡状态。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市场不稳定,必须以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各地区都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要切实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佳玉摄
践行初心使命,谱写时代华章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实践团队成员通过本次实地考察,深耕田间,在泥土味儿里体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学习了一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真正做到了在乡土中厚植情怀、磨炼本领。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之花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绚烂绽放。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荒地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雷佳蓉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4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