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重走往昔,用实践铭记南京大屠杀
中国青年网安徽7月24日电(通讯员闫浩楠)
重走往昔,用实践铭记南京大屠杀。为更多了解红色文化,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于七月21日赴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参观。
进入纪念馆的那一刻,一股股沉重的气氛像是扑面而来,让队员不禁为那段历史的悲惨感到哀痛。展厅中的照片、文物和生动的描绘,无情地揭开了侵华日军暴行的历史真相。惨不忍闻的文字和血淋淋的图片,让队员痛惜那些无辜生命的离去,也让队员对和平珍惜更加深刻。
( 图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史展区 中国青年通讯员卞金文 提供 )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特别留意那些幸存者的口述历史。他们一言一语间透露出的悲痛和对日寇罪行的控诉,直击了队员的心灵深处。其中一个老人向队员讲述了他当年年仅十岁的亲身经历。他说,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士兵在疯狂屠杀中对妇女、儿童和老人毫不留情的画面。他年迈的眼睛中仍透露出无尽的悲伤,但他告诉队员,只有真正了解历史,人们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平,避免悲剧重演。
( 图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史展区 中国青年通讯员卞金文 提供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二战后,苏联从德国获得12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犹太人从德国获得600亿美元的赔偿。而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考虑到同日本是邻国,中国政府从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和长远利益出发,放弃了赔偿要求,但换来了日本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的参拜靖国神社,换来了日本侵犯我们的固有领土——钓鱼岛,换来了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换来了日本对我中华民族的蔑视。7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血色如今已经淡漠。在这淡漠的血色中,日寇远去了,但它的流行文化却袭来了。某些华夏儿女,中了糖衣炮弹的袭击,变成了中不中,日不日的“假鬼子”,变成了日货的代言人。对于历史,最大的悲哀,不是无知,而是知道后所表现出来的漠视!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继而霸占东三省。从此以后9月18日成了中华民族对于耻辱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然而,“9.18”因和“就要发”十分相似,竟成了社会上一些人竞相追逐的吉日。于是乎,伴着警钟的哀鸣,工程开工了、商店开张了、新居乔迁了、新人成婚了,成了良辰吉日!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史上最耻辱的一页。按理说,南京大屠杀是人们最不应忘却的记忆,可国民中又有几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是哪天?
( 图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史展区 中国青年通讯员卞金文 提供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6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人民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中国人民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最后摘录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的8句话——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 图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史展区 中国青年通讯员卞金文 提供 )
活动最后,队员全体在和平广场为逝去同胞默哀,可是队员都明白所做的不仅仅是默哀,不仅仅是祭奠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的亡灵,更重要的是为全人类祈福。在纪念悲剧的日子,虽忘记仇恨,但莫忘记历史,更要记住的是在悲剧中闪闪发光的爱和牺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3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