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谢欣欣
2024年7月10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蓝色燃动机——科教黔行”团队的七位青年学子,踏上了前往贵州遵义的实践之旅。这一天,他们的足迹遍布了草王坝村与仁怀市茅台镇,不仅见证了乡村发展的壮丽篇章,还深入体验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
草王坝村——见证“大发渠”精神。清晨“蓝色燃动机”团队的成员们整装待发。在司机叔叔介绍下,我们初步了解了大发渠,并被这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水渠所震撼,站在悬崖边,我们好像看到了黄大发爷爷当年带领当地百姓和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岸身影,在水渠中流淌的是不朽的精神。这条被誉为“生命之渠”的引水工程,凝聚了黄大发老支书36年的心血与汗水,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的饮水难题。
图为团队成员在平正大发渠的合影留念
参观完后,团队成员有幸拜访大了黄大发爷爷,爷爷今年89岁,精神面貌依旧很好,还在为家乡事业做贡献。爷爷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修渠的故事,在采访中,黄大发爷爷仿佛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他带领村民们克服困难,最终凿出了那条改变命运的“生命渠”。他亲自下悬崖探索问题根源,穿着草鞋在工地上工作,手上和脚上全都磨成了血泡。他带领村民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在采访的最后,黄大发爷爷号召青少年们走出未来发展新道路,他说:“年轻人的创造,要走出年轻人的新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党中央央提出的,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啊。”
图为团队成员和黄大发爷爷夫妇的合影
随后,他们漫步至大发渠陈列馆,再一次见证了修建大发渠的任务之艰难和辛苦。在当地农家乐吃午饭时,还看见爷爷在和旅游团的人合影,为当地旅游做贡献。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深刻理解了“大发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陈列馆内存放了大量修建大发渠期间使用的实物工具,如简易的铁锤、破蓑衣、旧马鞍、钢钎等,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馆内还展示了相关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等,为参观者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背景信息。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修渠过程中的影像资料,使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发渠的修建历程。镜头下,团队成员们或凝视展品,或热烈讨论,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先辈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图为团队成员在大发渠陈列馆驻足观看大发渠修建图像资料
图为团队队员在大发渠陈列馆前的合影
皇粮国酒酒厂与茅台镇酒文化城——探索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午后,团队成员前往皇粮国酒酒厂,计划深入了解白酒的酿造工艺。有幸拜访了皇粮国酒的创始人陈江涛叔叔,叔叔很热情地和我们介绍了贵州酒产业和皇粮国酒的企业文化,并讲述了他早期的打拼历程。他提到:“心中有苦,酒中有粮。”提到科技方面,他认为在酿解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科技设备的创新,但人工酿出的酒会更有韵味。
公司成立伊始,坚持“生态酱香、古法酿造”的产品理念,立志将酱香酒的深厚文化与品鉴之道发扬推广出去。未来,皇粮国酒将继续围绕酱香酒产业进行科学布全,针对广大青年人进行一次“醒醐灌顶”式的酱香酒“革命”,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酱香酒“品质”。
图为皇粮国酒创始人陈江涛给团队成员介绍贵州酒产业和企业文化
然而,由于天气的突然变化,原定的实地参观计划不得不临时调整。尽管无法亲眼见证酒液在古老窖池中缓缓发酵的奇妙过程,但团队成员们并未因此感到遗憾。在酒厂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参观了存放酒库,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酒坛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让人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到岁月沉淀的醇厚与韵味。
图为团队队员在皇粮国酒酒厂员工的带领下参观仓库藏酒随后,团队一行在皇粮国酒创始人陈江涛的邀请下又驱车前往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文化城。这里,是中国酒文化的缩影,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漫步在酒文化城中,团队成员们不仅参观了各种关于白酒历史、酿造技艺的展览,了解了中国白酒的类型、工艺和起源等等,还亲身体验了品酒的乐趣,通过舌尖上的味道,深刻感受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夕阳西下,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蓝色燃动机——科教黔行”团队在贵州遵义的实践活动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天的经历,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对乡村发展的艰辛与成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他们对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更重要的是,这次实践之旅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服务人民的热情与决心,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蓝色燃动机”团队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59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