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通草堆画,即以通草的茎髓为“纸”,以一片片薄如蝉翼的“纸”堆砌成画。留通草天然之形态;达浑然天成之境界;融传统美学之思想;注超群绝伦之匠心。为了让更多的新鲜血液涌入通草堆画的制作之中;为了帮助贵州的红色文化融入人们心中;更为了推动中华民族珍贵的非遗文化走向全世界。7月10号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非遗调研团队赴遵义市红花岗区通草堆画社区工作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堆画”展开了调研。在李跃老师的介绍下学习了制图,切片等技法,并一同感受通草堆画百年之蕴的源远流长及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
随着行色匆匆的人群渐渐摊开而去,聚拢起来的是一团团烟火,抬眼望去便是那充满烟火气的商业老街——遵义红军街。纵横间的细腻与寥廓似乎诉说着千载华夏的往昔如夕;渗透着国之匠者的一篆一刻;承载着红色文化的厚重历史。街道两侧的红文石刻似乎在指引着我们去追寻那层叠垒砌中的厚重之魂。踏着积年累月的石砖,我们瞥见了时光隐匿的绝世芳华——通草堆画非遗工坊。
如果说红军街散发的是红色历史的厚重与万古江河的深沉,那么李老师的工坊更多的是岁月沉淀所带来的古朴与宁静。我们泱泱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招一式,一墨一笔尽在这小作坊之中循环往复,诉说时代,浅诉时间。初夏艳阳的辉煌透过工坊的玻璃径直奔向展物架上的堆画作品,经装裱后的堆画似乎透射出了旧时代的厚重与新时代的精巧,它们或是历史人物庄严肃穆,又或是花鸟鱼虫跃然画中。
观《非梧不栖志高远》,白羽孔雀傲然挺立在梧桐枝头,那丰满的羽翼即将展开,仿佛想要向世人传达“自由翱翔天地间,非梧不栖志高远”的意志;鉴《鹦鹉闹梅》,寒冬腊月,万物蛰伏于土地,在腊梅枝干上,两个形态逼真的鹦鹉一动一静,相互呼应,它们正极力地摇动着枝梅,摇去冬日,换来春意,于是“梅报平安信,鸟传如意音”的意味扑面而来,以雅致的意境去衬托,这便是传统美学与古典寓意的巧妙结合;赏《遵义会议旧址》,一层层薄如蝉翼的“白纸”堆砌成旧址的支瓦砖片与高墙立柱,毛泽东“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豪迈诗篇赫然浮现在眼前,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图为工坊内的通草堆画作品《鹦鹉闹梅》,堆叠出了鹦鹉闹梅的形态,有着吉祥如意的象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尹义成 摄
不过“青”既然取之于蓝,则定能胜于蓝,其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作品是李老师的《孔雀绣球》。只见孔雀与一簇簇绣球花不期而遇,仿佛闯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里。一朵朵硕大而圆润的花球挂满了枝头,宛如云锦般绚烂,又好似一个个精致的绣球,轻盈而梦幻,鼻梁之间似乎弥漫着一缕缕淡淡的香气,顿时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孔雀洁白的羽毛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在绿叶与绣球花的映衬下,它显得更加娇美动人,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枝头上轻轻摇曳着身姿,仿佛在跳着优雅的舞蹈;枝头上,绣球静静地守候,见证着时光流转,静待那些匆匆的脚步,它们希望人们能够像孔雀一般留下深深的足迹,聆听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每一朵都是历史的印记,岁月的静好与温情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通草堆画真正地堆砌出了文化的活力,让所有人都能铭记岁月承载的厚重文化。
图为工坊内的通草堆画作品《孔雀绣球》,刻画了孔雀攀上枝头与绣球花共伫一枝的画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尹义成 摄
他在衰落遗失的边缘上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在社会山河的变迁中沉淀。“于沉寂中孤守,于浮华中练心”是他恒久不变的理念,这位匠人默默坚守着那积淀了百年沧桑的传统与文化,经历着那不断遗失的技艺与理念,探索着那与时俱进的创意与创新。而现在轮到我们新时代青年去传承,去守护,去发扬,让我们携通草堆画进校园,传堆画理念于社会,弘红文精神于民心,扬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于全世界。(通讯员 尹义成)
图为李老师为队员们展示堆画的切片技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尹义成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9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