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热情洋溢。7月23日,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绿野筑梦”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了周窑村进行暑期实践。这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机会,这次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农村的真实生活,聚焦三农,了解三农,同时有助于青年学子更加全面地认识国情民情,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周窑村位于太行山南麓,隶属于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山村遗迹可以追溯到元朝,是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老山村。因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等,也曾一度濒临空心化,只留下一座座老房子、一棵棵古树散落在太行山深处。近年来,该村在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紧紧围绕中站区“北文旅康养,南都市农业”的整体规划,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之路。
巍巍太行,苍茫林荫,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一个美丽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沉淀了一方山居民宿。沿着弯曲的山路来到周窑村,周窑十八坊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依山而居,因瓷成名的小山村,正慢慢变成了“梦里玲珑阁,人间理想处”,这里的山有色,这里的水有声。
村干部带领实践团成员走进村庄民宿,进一步了解了民宿带来的“幸福账”:通过流转房屋和土地,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加房屋出租费用10万元;通过聘用本村村民务工,带动村内多名群众就业;通过增加客流量,带动蜂蜜、核桃、白沙杏等土特产和水果的销售,集体经济形势全面向好。
接着,在村干部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来到周窑图书馆即中站区图书馆,是河南省图书馆打造的首家乡村分馆。图书馆管理人员连玲介绍到:“图书馆占地面积占地面积约400余平方米,分6个区域,图书馆从方便读者、服务读者出发,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目前在馆图书约10000余册,馆内陈列图书涵盖文学、艺术、科学、历史、少儿等22个领域……”
实践团成员深深被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停下脚步翻开了书籍,这本《文化纵横谈》,是由省图出版的省图讲座选集,也是省图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实践活动中的优秀成果。在省图的支持下,让周窑村乃至中站区的群众以及实践团成员,都能在周窑图书馆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小朋友们更是周窑村图书馆的常客和主角之一,他们遨游书海,充实着假期生活。切实的体验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打通公共文化“最后1公里”的非凡意义,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图书资源匮乏的问题,点亮村民们的读书梦,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周窑村合理定位现阶段发展趋势,充分抓住乡村文旅赛道资源,结合本村特色资源,完善乡村建设。极具特色的彩绘墙绘出乡村好风光,错落有致的瓷器墙彰显村庄瓷文化……
村干部还介绍林果业是村庄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恰逢桃梨大丰收,实践团成员跟随村民来到果林采摘特色红皮梨。果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和村民爷爷的交流中得知,村庄桃子已全部售完,主要是销售民宿和农产品公司,少量沿街售卖给游客。红皮梨的收获也即将到达尾声。沉甸甸的果实带着丰收的喜悦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党旗红引领周窑美。周窑村重视以党建带动乡村建设,党员包片联户。周窑村党员干部介绍到:周窑村积极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思路”,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机制引领和约束作用,通过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召开乡贤议事会,商议修订《周窑村村规民约》,进一步汇聚民智、倾听民意、贴近民生,共建美丽乡村。中国向新而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周窑村紧跟国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红色文旅发展道路,构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此次“绿野筑梦”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小分队的河南焦作周窑村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入乡村、了解乡村的实践之旅,更是一场党建引领团建、青春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深入了解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实践团见证了乡村的变迁,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脉搏。在党建的引领下,实践团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用青春的智慧和力量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