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伴随着如火的阳光,经济学院“共话浙里耕五育,循迹百村锦绣程”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沿着习总书记的浙江足迹,探寻五育融合下横坎头村的红色文化以及新时代农村的共富之路。
走进浙东红村,回溯红色历史
实践团成员跟随着讲解员的带领,走进余姚市红廉馆,感受穿越历史的党风廉政建设。“答·两个必须”“创·清廉村居”“品·红廉文化”三个篇章,讲述了余姚纪检监察机关传承红色廉脉、赓续清廉力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向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覆盖的生动实践。泛黄的纸页走过时间长河,向实践团成员传递70年前的革命本色,进行一场直击心灵的廉洁对话。不仅仅只感悟历史文物传达出来的红色精神,实践团成员还通过数字化技术,感受新时代横坎头村共产党员红廉精神的磅礴力量。
参观余姚市红廉馆过后,实践团成员还参观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军史陈列馆、中共浙东区委旧址、何克希将军纪念室、谭启龙同志故居、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报社旧址等文化场所。黑白的照片记录着过去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国情怀,感人的故事诉说着先辈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中国革命胜利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奋斗。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了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感悟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并向谭启龙、何克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验了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弄大糕的制作工艺。梁弄大糕的制作过程分为七步:筛粉、雕空、加馅、盖粉、加印、切糕、上蒸。亲手烹饪过程让实践团成员们掌握了制作工艺,为非遗文化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在加印过程中,梁弄大糕在传统“福禄寿喜”印字的款式上,融入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的创新,不仅保证了传统口味,弘扬了传统文化,更是对现代审美的巧妙融合,吸引更多年轻消费力,拓展发展空间。
调研浙东红村,探索发展道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深刻了解五育融合以及横坎头村的巨大变化,实践团成员们走入红村,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实地调研,以线上与线下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五育建设、基础设施、创业服务等方面对村民们进行调研,了解红村的共富发展历程,体悟红村在习总书记指导下的共富发展的直观感受。
通过走访,实践团成员们采访到了横坎头村梁弄大糕经营者,据描述,梁弄大糕本是地方传统酒桌美食,是民俗中喜庆时刻的标志。她在没有外来资金支持下另辟蹊径,设立门户独立经营,紧跟旅游业兴起浪潮,向游客售卖,掀起一波“创业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卖起了大糕,甚至开展体验制作收费项目,助推传统美食走向大众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此外,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目前横坎头并无学校设立,儿童均需去附近乡镇上学,村中仅存的教育资源是图书馆,同时,实践团走访到几户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大多数孩子父母不常在身边,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短视频和打游戏等电子产品,缺乏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与空虚感,目前村里缺乏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在注重整体经济发展同时,也需关注到低龄群体的发展,贯彻执行“五育并举”策略,提升居民素质,从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走进红色驿站,共建明未老之村
梁弄镇横坎头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村优势,深化全国文明村与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有礼”地标。建强“有礼”阵地,焕发红村新活力。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总建筑面积约4700平方米,主要由小剧场、展示馆及文化服务区域三部分组成。实践团成员们共同参观了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化展馆,重点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考察横坎头村和两次给横坎头村回信的动人场景,书信中可见,总书记悉心指导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生产发展和收入提升,加深了党群关系。同时,浏览了全体村民牢记总书记嘱托,脱贫致富,迈向新时代的拼搏历程。总书记的亲自走访和回信,不仅是对村民的极大鼓舞,更是党与人民深厚情感的体现。
这次参观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内涵。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参观收获转化为奋斗动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与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1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