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临沂7月19日电(通讯员 宋甲怡)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为了进一步研究一二三产业的融合,2024年7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融乡筑梦实践队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小黄庄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其成果。
小黄庄村,位于鲁村镇政府驻地南 5.5公里处。东与南麻街道小田庄村壤,西与龙崖村毗邻,南与南麻街道许村交界,北与南岭一村、南岭二村相连。南岩河三面环绕。全村总面积4757.25 亩,其中耕地 1479.45亩、种植园地344.25亩、林地1311.9亩,属山岭地带。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桃、苹果、大樱桃、烟草、棉花、玉米、地瓜等。2022年,全村共有439户、1226口人。有伊、袭、崔、赵、孟、娄、陈、毕、贺、刘、任、韩、李13个姓氏,以毕、崔、伊姓居多。
图为小黄庄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甲怡供图
通过调查,实践队员发现,小黄庄村的种植业还是比较发达的。新中国成立前,主要种植谷子、高粱、地瓜等农作物,东、西两洼有旱涝保收的粮田上千亩,村庄周围有菜园、芦苇塘、藕塘。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荞麦等农作物,并陆续发展果树、蔬菜、黄烟、棉花等经济作物。1958 年,全村粮田达2000余亩,每年向国家交售“爱国粮”20余万斤。1960年6月,田庄水库开始蓄水,被淹没粮田1800 余亩。1960年冬,对零散山岭薄地分段深翻整平,土堰变石堰,整地150 余亩。1965-1978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8个生产队组织社员利用冬季农闲时间,河西边荒滩和龙崖后垒堰、整梯田100余亩。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提高粮食产量,引进“胜利百号”“徐薯18”等地瓜优良品种,在村周围山岭薄地种植1000余亩。1975年,大队成立科学实验队,在西岭建科学试验田,每年培育玉米良种100余亩,采用一行雄株、两行雌株,人工提穗授粉。1978年,在龙崖村后种植黄烟 200余亩,建烤烟房8间,年产烤烟6万余斤。2000年,在“娘娘轿”建温室大棚12个,占地12亩,以种植韭菜、芹菜、玫瑰为主。2018年,流转土地362 亩,发展高效农业,建立智能化蔬菜大棚,以种植黄瓜、韭菜、芹菜主,安置村内剩余劳动力150人,提高村民收入。
在与村民的交流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小黄庄村于1966年,大队成立磨坊,为社员加工米、面。1976年,鲁村供销社在大队设代销点。1980年,大队建电机维修部。1984年,利用村前池塘大面积芦苇,成立草编组,手工编织苇席、草帽。1986年,在龙崖后沟建石灰窑,年产生石灰 30吨;在崔家林东建空心砖厂,年产 50 万块砖,年收入30万元。
在与小黄庄村委会交流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小黄庄村的旅游业在近期是占主导地位的。近年来,小黄庄村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实施“鲁韵乡情•品质民生”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小黄庄村还依托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了多种旅游产品,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小黄庄村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库区移民扶持等专项资金,配套镇村自筹等方式,累计投资2400多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村庄的道路得到了硬化和拓宽,安装了照明灯,绿化美化了村庄环境。同时,还建设了文体活动广场、民生综合体等公共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小黄庄村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小黄庄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小黄庄村的旅游业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将选择到乡村旅游,为小黄庄村的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为小黄庄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甲怡供图
总之,小黄庄村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小黄庄村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只有这样,小黄庄村的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6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