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乡村振兴·青春笃行” 三下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实体企业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建设------六枝

来源:六盘水师范学院 作者:刘亦行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8月6日电 通讯员(文字:杨春艳,图片:杨礼桃,审核:刘亦行)

8月6日,由六盘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联合组建的“乡村振兴·青春笃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星火传承队”共11名同学以及带队教师,踏上了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土地,开启了为期九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首站活动,中科大物理学院凌锋副书记、李业龙主任全程参与此站活动。此次实践活动主要围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实体企业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建设现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彝族乡为例)进行调查与研究学习。

首先,团队师生前往六枝特区三线建设博物馆,学习三线精神。

当团队乘坐的车辆缓缓驶入六枝特区三线建设博物馆时,那些庄严肃穆的建筑逐渐浮现在大家的眼前。该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将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的美感完美融合,宛如一位守护者,默默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六枝,中国唯一以“特区”命名的行政区,是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三线历史”是六枝的根,“三线精神”是六枝的魂。六枝记忆·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建设在原工业遗址上的综合型博物馆,以贵州省六枝特区原矿区地宗选煤厂(位于银壶街道)主厂房为主体,结合外部原(精)煤运输走廊、装(卸)仓、地宗铁路专用线等三线旧址,打造出一个占地143494㎡的“三线建设”和本土文化为主题的六枝印象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博物馆以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展现了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三线建设特殊历史。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将大家带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随着《祖国不会忘记我》的旋律在耳畔回荡,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从博物馆外的文化广场出发,认真地聆听解说员讲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矿洞的微缩景观将艰苦卓绝的岁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使大家看到了老三线人无惧艰难,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也深入感悟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并立志将这份精神薪火相传下去。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讯员 杨礼桃 摄)

下午,团队师生前往六枝特区新窑镇联合村了解该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做法。

该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定点帮扶对象,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地,是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示范点。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刘东阳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村里的智慧农业、平安乡村、森林防火等措施,给新窑镇四角田小学的孩子们捐赠了显微镜、光学棱镜、直流电动机模型等科普小实验器材。

(在联合村现场。通讯员 杨礼桃 摄)

(在新窑镇四角田小学现场。通讯员 杨礼桃 摄)

最后,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实践团队师生围坐在一起,总结了今天的工作,对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规划,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与分工,确保活动顺利推进。每个人都积极发言,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绽放,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阶段性总结会现场。通讯员 杨礼桃 摄)

通过一天的实践学习,队员们不仅重温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光辉岁月,学习了三线精神,还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生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家深知肩上承载着传承宝贵精神财富的责任与义务,愿意以实际行动为乡村的振兴与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深入调研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岩博酒业有限公司发展建设经历,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村级实体企业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建设新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进一步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实体企业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建设工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4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古老的唢呐奏响新时代的乐章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6日调研团队来到歇马村,走访调查石鼓镇另一传统文化“青山唢呐”,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团队准备采访青山唢呐的传人易礼强老师,调研团队到来时,易老师正……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油纸伞传承不进则退的过程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5日,骄阳似火的七月正如调研团队的热情,随着两天对油纸伞的走访,调研团队对油纸伞的热情逐渐高涨,按捺不住心中对制作油纸伞工艺的向往,25日上午,调研团……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相见石鼓镇以油纸伞结缘。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3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雨过天晴,清爽怡人,大雨过后的石鼓镇没了之前的酷热。调研团队开始了今天的石鼓镇传统文化的调研工作,今天的工作依然着手油纸伞的走……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伞可再造,人却难寻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4日,通过两天在镇上走访,调研团队已经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权威的分析,调研团队来到了石鼓镇乡政……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石鼓油纸伞——三尺伞面画尽历史

2018年7月22日,调研团队从湘潭大学出发来到湘潭县石鼓镇,走访调研油纸伞的制作工艺,诗经里对七月的描述为“七月流火”,而湘潭县这边的天气正是如此,上午到达时还是艳阳高照,酷…… 刘泽湘,连华。 湘潭大学学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最新发布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大学生走进韩城古城,宣传非遗花馍助力乡村振兴
8月4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手艺传情·馍里寻真”传承非遗花馍实践团队一行,踏上了前往陕西省韩城市古城的旅程,旨在深入了解并传承这一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城花馍。团队成员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
人科学子在行动:赵世炎故居行,心灵沐浴红色情
中国青年网酉阳7月18日电(通讯员方乐乐)2024年7月13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走进位于酉阳县的赵世炎故居,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站在赵世炎故居的门槛外,心中涌动的是对历史的敬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愿服务队:走进红安县童心园康复中心,为自闭症儿童带来音乐的盛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愿服务队:走进红安县童心园康复中心,为自闭症儿童带来音乐的盛宴湖北黄冈市红安县,2024年7月6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健康湖北行志愿服务队今日抵达红安县童心园康复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富…
寻红色遗迹,忆后坪往昔
(通讯员:杨明怡)2024年7月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寻访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队来到后坪坝苏维埃政府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红色公益视频的拍摄,回溯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重温后坪往昔的…
中华文物小课堂
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在鄂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引领着一群充满好奇的小朋友踏上了一场“中华文物推荐”的奇妙旅程。当历史的长卷在孩子们面前缓缓展开,那些沉睡千年…
探秘武隆文凤村:调研村民之于苏维埃遗址的看法
(通讯员:张藉尹)2024年7月7日,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在基层的传承与认知情况,“寻访红色印记,赓续红色基因”实践团在武隆文凤村进行了关于村民对红色苏维埃遗址看法的调研。调研过程中,与众多村民进行了深…
人科学子在行动:支教课堂傩戏璀璨,传统文化新辉时代
中国青年网7月18日电(通讯员王千娆何曼)7月14日下午,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的社群服务中心里,来自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的成员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酉阳傩…
禁毒童行,护航青春
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在鄂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雷山社区的志愿者们为一群纯真无邪的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课堂。课堂上,志愿者老师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
传承红色精神,共筑美好未来
(通讯员:郑小燕)2024年7月7日,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红色精神,重庆市人文科技学院“寻访红色印记,赓续红色基因”实践队在武隆后坪文凤村下乡期间组织了全体成员观看红色影片《后坪苏维埃遗…
人科学子在行动:先烈英魂永缅怀,红色血脉代代传
中国青年网酉阳7月18号电(通讯员赵家溪何曼)为了深入了解赵世炎烈士的故事,传承赵世炎烈士的红色精神,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3日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赵庄社区赵世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