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索家乡文化,寻找文化发展动能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安徽工业大学赴皖

山川灵秀,有石皆璧

灵璧于北宋元佑年置县,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黄淮之间,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是奇石之乡,钟馗故里,楚汉争霸决战之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具特色的物产孕育了五彩斑斓的灵璧文化。因“山川灵秀,有石皆璧”而得名。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甲宝天下”之美誉。

六安瓜片

7月20日,实践队员前往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奇石文化园,深入探索奇石文化。“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宋代诗人

方岩赞美灵璧石的诗。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造型粗犷峥嵘、气韵苍古,集质、声、形、色与一体 曾被誉为“天下第一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六安瓜片为绿茶的特种茶类,我们在当地看到了新鲜茶叶炒制的过程,六安瓜片的外形是像瓜子一样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绿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均整,滋味鲜醇有回甘,汤色清澈透亮。根据季节采制,分为三个品种。当地人介绍道:谷雨前提采的称为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第二种,梅片,指的是进入梅雨季节,茶叶稍微粗老,品质一般,这段时期采制的称为梅片;还有一种是齐山瓜片,分为一二三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四级八等。

茶香在口中回旋,让人沉醉其中,而这种传统非遗的传承,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代表着一种技艺,更代表着一种精神,让我们一起珍视这份传统,让这一传统技艺永远传承下去,愿更多人能与我一同发现非遗之美,一起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远闪耀!

界首彩陶

界首彩陶作为彩陶烧制技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界首彩陶秉承了唐三彩的遗风,‌并吸收了当地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在2006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现了其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地位。

界首彩陶主要使用红、白、绿三种颜色,其中红白两色是通过两层化妆土来实现的,再施以‌绿釉,稍加点染,增加色彩的丰富感和对比度。‌

而且因为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的遗风,同时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所以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彩陶上的图案除了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剧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尤其是以生动的‌古戏最具代表,形成了以“‌刀马人”形象为代表的纹饰题材。

界首彩陶的造型多以圆形为主,这种造型源自于当地的民间风俗,“陶”有“掏”之谐音,“圆”有“团团圆圆”之寓意,二者结合,即为掏个团团圆圆,体现了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

界首彩陶极具艺术特色,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秘宝,叹为观止

珠海博物馆拥有超过15,000件藏品,包括1,175件珍贵文物。展览分为《珠海历史》、《艺文与民俗》和《共同的记忆》三大主题,展现了珠海从古至今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其次、该馆曾举办过如《重彩华章——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等多个高水平的引进展览。开展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供传统技艺的学习机会,也被设立为广东省市爱国主义教育、社科普及教育等的重要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3年获得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证书。

7月21日,实践队员前往广东省珠海市博物馆,其中文物、图片等资料生动地记录了珠海的变迁,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命力和活力。珠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繁华的港口城市,其发展历程在博物馆的展览中也得到了详细展示。通过展示珠海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建立对珠海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展示珠海历史遗迹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展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同本土文化。博物馆作为本地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使市民和游客能够感受到珠海的城市魅力和文化积淀,这种归属感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挑花技艺,世代相传

挑花绣朵,是正经的女红,与男子汉无关,然而,望江汉子王世福,因为热爱,逆袭为挑花艺术家,201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望江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

始于唐代的望江挑花艺术,作为安徽民间特色工艺艺术,三度进入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作为装饰,并多次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挑花虽美,传承却难。王世福先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用挑花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思维、真挚的热情、灵巧的双手,探索出了一条产、学、教相结合的新路挑花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术,俗称“十字挑花”“架子花”,即在布料上依据经纬线的组织,用细密的小十字挑织成花纹。挑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流行地区很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普遍。由于各个地域的经济、文化和审美情趣的不同,挑花艺术呈现了丰富而独特的多样性特点。广泛流传于安徽省望江县的望江挑花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作为安徽民间的特色工艺,望江挑花曾分别于1979年、1981年、2000年三度进入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作为装饰,2008年望江挑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望江挑花的产生与发展 望江挑花艺术相传始于唐代,距今已有着1 100多年的历史。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将幸福和安康寄托于神,初期的挑花就是专为敬神之用。于是将青年男女的长发拧成发线,在麻布上挑成“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八卦”“太极图”等,作为祭祀的供品以祈求上苍的庇护。成就望江挑花艺术的民俗化形式,应归于唐末隐居于望江香茗山的文学家罗隐。当时民间的挑花制品引起了罗隐的重视,他引导妇女用棉线代替发线,用棉布代替麻布,又从敬神祀品扩大到生活装饰品,使之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挑花艺术也逐渐成为妇女必须精通的一种溶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技艺,她们人用一根针、一根线在经纬布上营造出一片魅力的天地,并在图案造型、布局构成、色彩形式、针法工艺等方面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1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笔一画绘红色记忆,一墙一隅展文化魅力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

为契合幽居村红色文化发展主题,7月9日至10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铜鼓县幽居村外墙开启手绘红色文化墙…… 邹佳欣 杜小燕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以尺寸之功,护青山不染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开展道路垃

为深入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治理,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7月8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 高丽 刘娟强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归来采茶添幽致,悠然林间品香茗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走进茶园,一畦畦茶树紧密相连,一簇簇嫩绿的新芽吐露。7月7日,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 高丽 刘娟强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筑梦社区,共创美好家园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开展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城市、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思想,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满意度。7月5日晚,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 杨凯利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桃花源的甜蜜,大自然的蜂采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开展摇

群山环绕,小河叮咚,蜜蜂展翅,甜蜜酿造……7月6日下午,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乡’约铜鼓”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宜春市铜鼓县幽居村开展摇…… 刘娟强 高丽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漫漫长征路,莫忘英雄魂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重走

“山上的景色好漂亮,快帮我和它一起合个影。“小心点,把手给我,我来扶你。”……一句句的赞叹和惊呼从山上传来。7月6日上午,宜春学院“‘童’心向党,‘青’尽全力,‘红’扬普话,‘…… 杜小燕 邹佳欣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大手拉小手,在风里走,在雨里走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为弘扬红色精神,增强安全防溺水意识,提升动手能力。7月5日下午,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幽居村小学开展红色小故事分享、防溺水…… 高丽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豆腐飘香几万里,茶馨曼妙沁心扉 ——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

7月5日晚,宜春学院暑期“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宜春市铜鼓县棋枰镇幽居村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豆腐产业和茶叶采摘产业发展和满意度调研活动。实践团师生成员共计…… 刘娟强 杜小燕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人文学院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

为加强人文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传统文化馆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院党…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马工程结业活动圆满落幕

为深化青年学生思想,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结业活动于3月20日在教学楼1-…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召开清明节假期安全教育专题会议

为切实做好清明节期间学生安全管理工作,4月1日,外国语学院各辅导员分别召开清明假期安全教育会议,外国语学院全体学生参与…

最新发布

人科学子在行动:经纬交织篮中梦,酸甜尽在果实生
7月17日,为了进一步促进新时代社会实践的深入发展,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响应乡村文化振兴的号召,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一行人踏入了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
淮师学子三下乡1
《三下乡之旅:走进蚌埠博物馆》在这个炎热的夏日,我有幸参与了“三下乡”活动,目的地是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蚌埠博物馆。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启程与期待清晨,阳光洒在…
人科学子在行动:绘卷酉阳跨千年,风情古今一线牵
为深入探索酉阳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独特的风俗传统,促进文化传承与地区发展,“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4日赴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赵世炎故居,采访红旅讲解员陈潇。图为红旅讲解员陈潇为团队…
佛山大学探夏沁闻助力石潭镇打造特色研学品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7日至7月21日,佛山大学“探夏沁闻”实践团一行来到清远石潭。14名大学生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深入了解了石潭镇发展情况,旨在为石…
人科学子在行动:河道焕新清波起,潺湲碧波见青春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酉阳县龙潭镇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河道泄洪能力,“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3日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组织开展了河道清理行动。图为…
人科学子在行动:青春力量基层显,奋斗担当惠民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5日赴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奉献之犁,深耕青春,服务基层,助…
人科学子在行动:青春足迹遍基层,智筑防骗温馨情
2024年7月14日,在这个充满意义的夏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前往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进行防诈骗宣传。实践团成员足迹遍布酉阳的街头巷尾,与超过50家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
认知障碍不可怕,携手共进破困境 ————苏科大社院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认知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独立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也在上升,这使得宣传和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公众对认知障碍的认识,倡导社会…
人科学子在行动:进商铺撒安全种,基层共筑防护墙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层安全建设的号召,强化社区商铺的安全管理,提升商铺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童印酉阳,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4日上午在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开展了社区安全下基层…
人科学子在行动:龙潭文化韵悠长,薪火相继谱华章
为理解土家族文化的根源和特色,增进对酉阳县龙潭镇民间文化的了解与传承,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2日启程,前往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