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在线山东8月6日电(通讯员 郭佳秀)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菏泽作为拥有悠久的牡丹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牡丹文化的“中国牡丹之都”,致力于依托牡丹打造城市名片,展现深厚历史底蕴,传递多彩文旅魅力,助力基层乡村振兴,实现了“牡丹+”的系列产业、文化、乡村建设。
菏泽职业学院“花样菏泽”牡丹口述史实践队于2024年7月4日至6日走访菏泽市王桥村这一“牡丹种植销售专业村”,以口述史形式记录和探索当地牡丹种植历史和产业发展沿革,总结王桥村牡丹种植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经验。
一、走进基地,以实践领悟牡丹文化
实践队员在王桥村村支书王建林的带领下走进王桥村、了解王桥村,对于“王桥牡丹”展馆、手造工坊、浩森牡丹产业园进行实地参观走访,重温王桥发展故事、赓续王桥振兴精神。
在“王桥牡丹”展馆,实践队员通过王建林书记的介绍下,对于王桥村村史、牡丹产业沿革、乡村发展规划更加了解,为王桥村村民从“扛着麻包闯江湖”到“开着货车卖全国”,再到“互联网云售卖”的坚韧精神而感动。
在手造工坊,实践队员观赏了当地汉服、仿真牡丹盆栽、牡丹钩织、牡丹工笔画、牡丹瓷雕等手工艺品,对于王桥村以牡丹为中心的系列产业更加了解。
随后实践队员跟随王建林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对于王桥村大田牡丹进行参观。通过实地土壤触摸、花冠观察、根茎对比,实践队员了解到牡丹养护、嫁接、研发等事项。在王建林书记的介绍下,实践队员还知晓了牡丹除鲜切花外的多种商用价值,如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等。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牡丹王桥”展馆、“手造工坊”、大田牡丹,
通讯员 唐冰 供图)
二、言语承情,以访谈记载乡村振兴
在王桥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实践队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口述史访谈,从牡丹历史、产业发展、振兴经验三方面系统询问记录王桥村牡丹产业与文化。
通过与种植户们的交流,实践队员对于王桥村牡丹种植历史、产业发展阶段、乡村振兴经验有了系统了解,并整理成文,形成王桥牡丹口述史。
王桥村牡丹种植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生员(秀才)王云锦将两株牡丹传回家中,自此王桥村有了牡丹且传承至今。改革开放后,王桥村牡丹种植开始产业化,最初依靠人力抗麻袋或开货车、坐火车等方式售卖牡丹。2000年前后开始转向淘宝售卖。再到现今依托各类直播平台进行云售卖。
但目前王桥村牡丹品种大多引自外地,王桥村研发新品种能力不足,导致在市场售卖上容易受外力制约。种植户们还表示希望国家与菏泽市能够给予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直播培训等政策扶持,助力产业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口述史访谈, 通讯员 唐冰 供图)
三、共谋发展,以交流实现结对共建
实践队员充分结合电商专业特色,与王桥村村支书王建林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共同探讨牡丹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
在交流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王桥村积极开办电商培训班,培育村民主播队伍100余人,蹚出了“互联网+牡丹”的营销新模式。2023年仅芍药鲜切花产量就达到了2000万枝的销售量,销售额达6000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实现了从牡丹“一枝独秀”到牡丹芍药“双开并蒂”。
在谈到牡丹线上销售时,实践队员利用电商专业知识,就直播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交流分享。队员提出直播过程需要尤其注意平台敏感词,并详细列举了常见的违规表述,如虚假夸大、绝对化用语等,强调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
对于王桥村“牡丹+互联网”的发展,实践队员也给出了一系列建议。提议定期举办主题直播活动,邀请专业主播或种植专家进行产品介绍和种植技术分享,增加直播的趣味性和专业性。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问答、抽奖等形式提高用户参与度和粘性。此外,还应注重数据分析,根据用户反馈和销售数据,不断优化产品和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实践队员与王桥牡丹种植销售人员畅所欲言,共同谋划王桥村产业发展前景,并约定来年牡丹花开时以校乡合作的形式,带领电商专业学生来到王桥村进行牡丹直播售卖,共同推动王桥牡丹产业在互联网领域的蓬勃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与王桥村村支书王建林进行交流,通讯员 唐冰 供图)
“三下乡”意义在于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踏出校门,走进了乡村田野,以口述史记载王桥故事、弘扬王桥精神、传播王桥智慧。
脚步不歇、前行不止。实践活动结束,但实践队员传播经验、追求进步、真诚奉献的步伐不会停止,我们将持续关注王桥乃至菏泽地区“牡丹+互联网”产业,将电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振兴实际,真正投身基层,以自身微薄之力融入万千农民合力,托举起乡村美好未来。
(图为实践团队于王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通讯员 唐冰 供图)
(通讯员 唐冰 郭佳秀 刘仕 张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7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