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为深入学习了解剪纸艺术与文化,7月16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来到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民间剪纸匠艺坊——彭许平个人剪纸工作室进行参观并在彭许平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
千年剪影,文化印记
新干剪纸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商代,据考证,剪纸的纹饰装饰与青铜器等文物具有相通之处。彭许平老师是新干剪纸的传承者,不仅在剪纸艺术上有深厚的造诣,还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推广。
彭许平老师介绍,剪纸是一门镂空的艺术,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北方粗犷,南方精细。而新干剪纸,兼具了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的风格,表现出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特点。古时剪纸与人的穿着打扮密不可分,人们的服饰上绣的精美花纹就是通过剪纸制作的。彭老师指出,剪纸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剪纸最初不是用于装饰,而是用于宗教祭祀与民间风俗活动,被认为具有避邪禳灾、祈福保平安的作用,剪纸作为人们表达情感、参与社交的重要渠道,也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一剪一刻,心随纸动
在彭许平老师的示范指导下,从基本的折纸技巧到精美花纹的设计,实践队员们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要领,纷纷拿起工具尝试剪纸,队员们手握锋利的剪刀,眼神专注地设计、剪切,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很快便呈现在眼前,它们风格多样、形态各异,展现着每个人独特的喜好、思维、态度与性格,剪纸的精妙创作过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一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也让这一传统文化与技艺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匠心传承,纸载未来
匠艺坊中陈列了大量彭许平老师的个人剪纸作品,作品主题广泛而深刻,包括《百年辉煌》《国泰民安》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作品、《伏鸟双尾青铜虎》《中华宝鼎》等与青铜文化相关的作品,作品创作技术多样,包括套色、染色、填色、综合色彩剪纸等创新技术。
在彭许平老师的细致介绍中,在一幅幅作品展现的剪纸世界中,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剪纸艺人端坐桌前精心设计、精细勾勒的画面,他们的手指灵活地在纸面跳跃,与手中的纸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在剪刀的一开一合间,他们为每一张普通的纸张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与深刻的内涵。
过去,剪纸不仅用于婚嫁喜庆、过年过节等重要场合,也出现在服饰、门帘、窗户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对于人们而言,剪纸几乎是一项必备的技能。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剪纸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剪纸的市场需求变少,愿意学习、传承这项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
彭许平老师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某个人或某群人所掌握的技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这些有传统技艺的人。”为此,彭老师已在剪纸技艺坚守了几十年,正是因为彭老师的坚持,新干剪纸才得以在滚滚前进的历史长流中历久弥新,据彭老师介绍,他曾代表新干剪纸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这也是新干剪纸首次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他表示,为解决剪纸传统技艺面临的“失传”问题,为推动新干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当地小学专门开设了剪纸作为必修课,彭老师担任此课教师并用心编写了《创意剪纸》这本教材,还成立了兴趣小组、培养优秀学生、助力技艺传承,旨在将剪纸文化融入教育,让剪纸这门艺术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让新干剪纸在现代社会继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在此次新干剪纸匠艺坊的参观拜访过程中,队员们看到的不仅是跨越千年的传统文化,更是历史长河中始终坚守的传统匠人,剪纸艺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激发创造,剪纸艺术传承人作为文化的守护者、技艺的创新者、智慧的传承者、社会的贡献者,用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师大学子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07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