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滥觞于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经历唐诗宋词的朝代,也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流传至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薪火相传实践团于7月23日前往了博山区,学习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舞龙和锣鼓。
实践队员们来到存放道具的场馆,参观了锣鼓等物品后便询问负责人上手一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尝试着舞龙一组人操控一条龙形状的长条,龙身由竹、木或者绸缎等材料制成,多彩绚丽。队员们试着通过提升和下压长条,使得整条龙身显得生动起伏,仿佛活灵活现地舞动。整条龙还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随着跑动和转圈,整条龙变围着龙头变盘据起来,队员们此时也累得气喘吁吁,然而真正的舞龙要比这复杂得多。舞龙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例如象征丰收、祈福、驱邪等。据介绍,在元宵节当天,当地每年都会组织各个队伍游行表演,舞龙的节奏通常伴随着锣鼓的击打和鞭炮的爆炸声,场面热闹喜庆。
随后,队员们又分别尝试了不同的锣鼓。队员们尝试击了一下大鼓,抡起手臂,鼓槌落在大鼓上,声音贯穿整合场馆,响亮雄壮。听了一段表演击鼓,快速的节奏,密密麻麻的鼓点,热闹喜庆的感觉油然而生。击鼓有不同的节奏,每一种节奏都十分欢快,力量感十足,而在元宵节的表演中一般也有多名鼓手来回替换。鼓点结合锣声,钹声,此起彼伏。需要每一种乐器配合,才能奏出震撼人心的表演。
晚间,正巧有板凳龙表演。队员们也参与到其中,从山上蜿蜒盘旋,直到山门,每一展灯笼都亮着温暖的灯光,荧荧光芒照耀着山间。伴着古典洪亮的音乐,人们一路随行,直到山脚。场面隆重而又热闹。队员们肩上或扛着龙头或扛着一节龙身,虽然沉重却内心骄傲无比。
此行,队员们收获颇丰,体会到了属于中华民族的仪式感和震撼感,也更加坚决了要发扬这传统文化的决心。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智慧,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日常团建中,可以亲手用气球搭建一条泡泡龙来舞动,可以制作龙灯文创让更多人了解舞龙文化;大学可以组建自己的舞龙队、锣鼓队,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到舞龙和锣鼓的队伍中来,让青年们学习舞龙和锣鼓,爱上舞龙和锣鼓,传承舞龙和锣鼓。
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根,是民族共同的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决不能在青年人手中脱节,更不应该湮没于任何一个时代。青年人要坚定文化自信,为更加出彩的中华文化贡献出属于我们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99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