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烈士陵园:一座矗立在九墩塘畔的丰碑
皖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三大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在中国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英雄的皖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先后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党为国捐躯。为了永远纪念革命先烈,党和政府于1953年在革命烈士殉难重镇(今六安市)兴建了烈士陵园。
一走进皖西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身后这座高达16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始建于1957年,距今已经有64年历史了,塔的正面有毛主席题词,上面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它三面都是碑文,记录着皖西革命的历史斗争。
皖西烈士陵园位于六安市区中心解放路路段,人民路西段的九墩塘畔,交通便利。陵园占地208亩(其中陆地168亩,水面40亩),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整个陵园由纪念区和浏览区组成。园内树木葱茂,繁花似锦,环境优雅秀丽,园内烈士纪念塔建于1957年。塔基建在砌有三层水泥雕栏面积900平方米的平台上,塔基边宽3.2米,塔身方形锥体,钢筋水泥结构,高18米,正面原为谢觉哉题字:“是人民革命事业的先驱者,英风浩气长存于天地之间”。后改为毛泽东题字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余三面刻有记述皖西革命斗争史的铭文,塔顶竖有红星。陵园内纪念建筑另有烈士亭、烈士事迹陈列室等。
在烈士陵园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入口处,巍巍大别山下的浮雕下,矗立着董必武、徐向前等在大别山战斗过的15位历史名人,两面墙上悬挂着6面军旗,代表6支在大别山诞生的主力红军,这就是纪念馆给们的第一印象。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皖西烈士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为一二三3层,总的展厅面积是3000平方米,们现在所处是纪念馆的一层,这里主要展出的是皖西革命的斗争历史,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
纪念馆中展现了太多红色历史的第一次。这里有安徽最早的党组织、安徽最早的中共县委、安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讲解员谷继琴:随着马列主义的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在上海读书的曹运真等人回到了家乡,组建了安徽最早的党小组,1923年扩建为中国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这也是们安徽成立最早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记者李胜男:六安地区在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5000多名,2楼展馆是选取了其中100多名烈士供市民们瞻仰学习,在身后的大屏幕上不断涌现出烈士们的音容笑貌,但这其中更多的一些无名烈士,所以墙上的一段话让们特别动容,叫做“你的名字不详,你的事业不朽。”
当踏入三楼展厅的那一刻,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的目光立刻被右手边的12尊全身雕像所吸引。这些雕像代表着1955年授衔的六安籍开国将军,其中包括一位上将和十一位中将。他们的雕像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准备重返战场,带领们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整个展厅共陈列了108位皖西籍开国将军的雕像,每一位将军的历史都是中国革命斗争史的缩影,他们的故事如同鲜活的历史教材,教育和启迪着每一位参观者。
沿着展线缓缓前行,仔细端详着每一尊雕像,他们的面容、姿态各不相同,却都透露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敢无畏的精神。雕像上的军装细节和熠熠生辉的勋章,无不彰显着他们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和对国家的忠诚。阅读着他们的生平介绍,仿佛能感受到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心中涌起对先辈们无尽的敬意和感激。
展厅的设计巧妙而富有层次,108位将军的雕像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历史风景线。这些雕像不仅仅是静态的艺术展示,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激励后人的力量源泉。墙上挂满的将军们的生活照片和手迹,更是将他们的生平故事生动地展现在们面前,让们对这些英雄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在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空间里,每一位将军的故事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不仅仅是过去的回忆,更是指引未来的灯塔。当走出展厅,阳光洒在身上,感到一股新的力量在心中涌动。这份力量来自于对先辈的敬仰,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里,不仅铭记历史,更是在先辈们的精神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98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