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石头城下泪千行,铭记历史警人心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秦德俊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14日电(通讯员 秦德俊)7月1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团队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图为雕像《家破人亡》 中国青年通讯员 秦德俊 供图)

还未入馆,灰蒙蒙的天空显得十分暗淡,斑驳细雨夹杂着丝丝阴沉的气息淋在了每一位来到纪念馆参观的悼念者的身上,也淋在了他们的心头。通过安检,引入眼帘的是一座高12.13米的雕像,意喻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雕像名为《家破人亡》。一位母亲抱着怀中已然逝去的孩子仰天长啸,雕像的无声的,可她的呐喊仿佛穿透了时空,在我们的耳边萦绕,振聋发聩。雕像作者吴为山介绍说,母亲象征着祖国,她手里抱着自己死去的孩子,身体还有余温。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对这位母亲来说,已是家破人亡的绝境。“这尊雕塑采用写意的手法,象征祖国大好河山千疮百孔,斑斑驳驳,遍体鳞伤。尽管如此,她像山一样,屹立不倒!”

(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破碎的阁楼 中国青年通讯员 秦德俊供图)

馆中有一处破碎的阁楼,残破不堪,楼上的一点火光在黑暗中显得十分微弱,就如南京城中的老百姓,生命摇摇欲坠。南京在被侵华日军占领之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洗劫。这一时期对于南京的建筑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日军从中山门进入南京,城门成为了战斗的焦点之一,许多城门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南京火车站可能也受到了战火的影响,但具体损毁情况不详。随着日军进城,南京的许多公共建筑如政府大楼、学校、医院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建筑物被用作军事目的或遭到焚毁。私人住宅也未能幸免,大量民居被洗劫一空,很多家庭失去了住所。此外,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如寺庙、城墙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整个城市在短短几周内变得面目全非,曾经繁华的街道变得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南京的城市面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建筑被永久性地摧毁。

(图为团队队员在参观历史图片 中国青年通讯员 秦德俊 供图)

南京沦陷期间,在各国使者、记者等外籍人士纷纷撤离、南京成为人间地狱时,还有20多位外国人自愿留宁,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了大约25万中国人。1937年11月15日,由7个美国人、3个德国人、4个英国人和1个丹麦人组成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立,随后又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这些国际友人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选择了留下并帮助他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无私奉献和对人类尊严的尊重。他们不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通过记录日军的暴行,确保了这段黑暗历史能够被后世铭记。他们被称为“不能遗忘的外国友人”,南京市民和社会各界对这些国际友人的纪念活动从未中断,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被刻在纪念碑上,成为永远的记忆。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英勇行为被视为人性光辉的象征,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善良和正义仍然存在。

(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纪念碑 中国青年通讯员 秦德俊供图)

纪念馆内的和平纪念碑矗立在一片庄严肃穆之中,它不仅仅是一座纪念那些无辜生命的丰碑,更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深刻反思。纪念碑周围,绿草茵茵,树木葱郁,仿佛是在告诉世人,即便是在最残酷的战争之后,生命依旧可以顽强地复苏,自然依然能够恢复它的宁静与美丽。这里不仅是悼念逝者的圣地,也是教育后代、传播和平理念的地方。每一块石碑、每一尊雕像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和平,避免重蹈覆辙。当我们站在和平纪念碑前,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哀悼,更有对未来和平世界的深切期盼。这份对和平的渴望,是对所有经历过战争苦难的人们最好的慰藉,也是对全世界发出的呼吁——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个世界远离战争的阴霾,让和平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94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习和快乐,一箭双雕

7月14日,西华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走出大山天地宽”暑期社会实践队和凉善公益带领11个凉山的孩子参观了三亚第一中学,让他们感受不同的教学环境,一起交流学习,增加见识。孩子们第一次看到…… Epochxxxx 西华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爱育朝阳,以情破冰

7月12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爱育朝阳,教系天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出发前往南充市嘉陵区双店乡围子村,开始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家长建立好信任关系是实践队员们后期工作…… Epochxxxx 西华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采访大山里的孩子有感

7月11号下午,我们“走出大山天地宽”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六人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设备,坐上动车,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正式启程。我们到达西昌的时候,已经凌晨,然而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暴雨…… Epochxxxx 西华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两地学子心系一处 共谱教育和谐乐章

7月13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南京大学志愿者在南充市嘉陵区围子村村委会办公室进行了教育扶贫活动的交流。两队深入调查了围子村现存留守儿童面临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南京大学志愿者…… 汪诗雨 陈镜有 西华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西华师大学子西安社会实践日记:历史是生动的直观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作为一名历史文化学院的学子,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赴实地考察历史,借助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材料,能够帮助我们再造历史的表象。对于这次实践活动,我怀着一…… 汪诗雨 魏娟 饶娇 西华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三下乡”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伴着川境的微雨,在华灯初上之时,我们抵达了西安,也正式开始了我们的专业考察之行。或许在未真正踏上专业考察的时候,我总是习惯于为之赋予华丽的衣裳,赋予一个美好的幻想,带着自我…… 张玲英 曾玥 汪诗 西华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卓越人文|创新艺术形式,传承先辈精神 ——《马兰花魂》舞蹈团队专访

近期,由人文学院舞蹈团指导教师张晓梅携团干部及部分团员共同排演的舞蹈作品《马兰花魂》连续亮相大型舞台,在舞台之上诠释…

人文学院顺利举办第272期博学论坛暨四、六级经验分享会

11月14日,第272期博学论坛暨人文学院四、六级经验分享会于铜盘校区B112教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充分备考,在202…

志愿服务事迹与收获

志愿服务事迹与收获我,大一新生一枚,恰逢青春热血之际,沾染了书本的智慧,也饱含了生活的热情。近期,我积极参与了一系列…

志愿服务的光辉与收获

志愿服务的光辉与收获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

“心语汇梦”:特殊儿童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各种障碍而面临交流困境。“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助力特殊儿…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绽放青春光芒
安徽学子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绽放青春光芒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16日电(通讯员刘梦洁)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挖掘其中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希望通过实践队员的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自闭症孩子的梦想:独特而闪耀的星辰
自闭症孩子的梦想:独特而闪耀的星辰今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健康湖北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有意义的课—董爷爷的星空梦。课程以“找寻自己的梦想”为主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温馨的活动…
“破蜱守康,医心相传”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三下乡活动
破蜱守康弘医心,茶融新质擎振兴——卫生管理学院“破蜱擎新质”队伍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响应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7月8日至7月12日,我校…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索马集甜柿,助力产业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首先来到甜柿基地,用心观察甜柿的生长态势,详细记录下每一棵果树…
童心相伴 夕阳同辉--“一老一小”教育关爱服务团:共绘童心夕阳,情暖乡村大地
在炎炎夏日里,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团带着满腔热情与责任,于7月踏上了前往巢湖市烔炀镇与庐江县同大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旅。本次活动以“童心相伴,夕阳同辉”为主…
寻访“山东手造”非遗工坊感悟“非遗产业”发展思路
图为实践队与非遗传承人合影宁岂供图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乡约青春振兴鲁遗”实践队来到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孟寺镇参观调研“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幸福家园”共富工坊、德州市非物质…
湖北学子三下乡:解读优质农产品,解锁“荆荆有味”
(作者秦建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2日前往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在展销中心,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从新鲜的果蔬到精美的粮油制品,从…
安徽学子三下乡:深入乡土,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安徽学子三下乡:深入乡土,探寻乡村振兴之路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行动能力以及自我价值。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实践员张涛在7月25日去往陕西省汉中市城固…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童心相伴夕阳同辉”——教育关爱服务团走进庐江县同大镇开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儿童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同大镇“一老一小“关…
“虾”说一体化,“蟹”逅丰收年
大学生网报汉川8月2日电(通讯员詹婧)碧水环绕的稻田中,虾蟹穿梭其间,它们既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也是农民们致富的“金钥匙”。虾蟹水田一体化的模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