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三下乡】牢记善洲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作者:李志

清贫一辈子,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官不摆谱,有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杨善洲的一生,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了深入学习扬善洲书记“穿草鞋绿青山”的奋斗精神。7月31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穆清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扬善洲纪念馆。他们在这里参观善洲林场,深刻了解扬善洲的奋斗事迹。

集体献花 缅怀伟人

因为穆清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都听说过扬善洲老书记的事迹,并且每个人都非常敬佩他,所以大家在去的路上都购买了菊花,想要一起去扬善洲雕塑前缅怀他。当队员们来到扬善洲墓前,他们发现这里有很多级台阶,经了解才知道前墓前24级台阶代表了老书记24岁便投入党的事业,12级台阶代表了老书记这一生获得的12项省部级荣誉。

杨善洲同志曾说:“共产党员有一个职业病,那就是‘自讨苦吃’”。而扬善洲也确实用这句话鞭策了自己一生。我们在林场的参观中看到了很多他用过的东西,这些都让穆清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无比敬佩。老窝棚前一颗形似“党徽”的雪松树下埋葬了杨善洲同志的部分骨灰,老窝职工们上山植树造林的最初落脚点,杨善洲同志在这里指挥带领职工实施林场建设、营林造林、修路架电等工程。在老窝棚旁边还有一棵拐杖树,那是杨善洲同志一次大雨天劳动回来,在路上当做拐杖用的一根柳枝随手插在了土地上,最后竟然长成了一棵苍劲的大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概就是这样的精神。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来到了老场部(第二代砖木结构场部),我们看到了杨善洲同志用过的蓑衣、斗笠、收音机等,这里呈现出他清正、廉洁、为民、奉献的一生。讲解员声情并茂的再现着故事碑林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实践团队成员无不落下了感动的眼泪。其中一篇杨善洲同志拣果核的故事,叙述了老书记一心为种树造林,倾注的众多心血与付出的艰辛,当有人质疑时,老书记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参观陈列 更多事迹

杨善洲事迹陈列馆中,穆清社会实践队详细的回顾了老书记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一生。生前笔记、入党申请书等大量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职期间,老书记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本地茶叶、咖啡和水稻优势产业,把保山市改造成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退休后,老书记到大亮山植树造林5.6万亩,让大亮山披上绿装。在“唯一的全家福”面前,讲解员深情的唱起了《谁说书记不爱家》这首歌,感人肺腑的歌词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书记忠孝两难全的奉献精神,震撼过后是来自灵魂的敬佩。

墙上的每一句名言都激励着穆清社会实践队队员向前奋进。“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政几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始终保持着“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的本色。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主要领导20多年间,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制糖业、茶产业、咖啡产业等产业,重视和支持教育,是群众口中的“粮书记”,也是“滇西粮仓”总艺师。退休后主动到施甸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达22年之久。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了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精神不朽 传承不断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大公无私的精神。把退休后亲手种植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学习他为民爱民的精神。只要百姓需要,他卷起袖子就上。学习他艰苦朴素的精神。衣食住行从不奢侈滥用。

所以在结束后穆清社会实践队一起做了本次参观的心得交流会,队员们都表示本次参观的事迹非常深刻,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牢记善洲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的青年。

杨善洲的一生就是这样,不仅带给一方百姓以幸福,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爱岗敬业,刻苦学习,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百姓的利益奋斗终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88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清洁环保众心齐,牢记使命你我行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推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福州大学2017级数理金融实验班团支部开展了“此生无悔入华夏,牢记使命勇担当”的主题活动。11月3日,团支书带领大家对生…… 徐曼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发扬志愿精神,落实时代使命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坚定当代青年前进方向、推动当代青年思想解放和强化当代青年责任担当,福州大学2017级数理金融实验班团支部开展了“此生无悔入华夏,牢…… 钟吉君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永继前行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过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精神,10月24日下午,2017级数理金融实验班团支部组织开展以“重温红色岁月,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福…… 蔡栅榆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重温红色岁月,继扬革命精神

为响应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号召,10月24日下午,福州大学2017级数理金融实验班团支部力行贯彻“重温红色岁月,传承革命精神”的主题,组织支部成员…… 蔡栅榆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忆峥嵘,开平盛世谱华章

为深入贯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2019年10月18日,福州大学2017级数理金融实验班团支部举办了“不忘初心忆峥嵘,建国七十谱华…… 钟吉君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瑶乡有教语,网教书新篇: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团队赴富川高级中学,

2025年1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调研团队抵达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调研采访当地教坛楷模做前期准备。2月6日至2月17日,…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寒期践行情系母校,桂工薪火照亮高三逐梦路

大学生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黄秋霞)岁序更替,在2025年寒假,“情系母校,相约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走进广…

我校学子再创佳绩

近日,我院代表的队伍在参加了2024年(第十八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文旅与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成功举办,该赛事已被纳…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

最新发布

爱心下乡,温暖老人——三下乡纪实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我们踏上了充满爱与关怀的三下乡之旅,目的地是蚌埠市龙湖老年保健公寓。这里居住着一群渴望陪伴与关爱的老人。当我们踏入养老院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景象。老人们或…
聚焦未成年保护,共筑安全成长环境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夏季,一群来自某大学的大学生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开展了一场以“聚焦未成年保护,共筑安全成长环境”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首先对当地社区、学校以及未成…
《点亮梦想的多彩之旅》
在乡村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支教行动宛如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每一位支教老师都怀揣着满满的爱与责任,投身于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陪伴与成…
赓续文化底蕴 书写红色传奇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拥有一个趣味暑假,2024年7月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红心研墨”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宿迁地区成员走进宿城区蜂壹艺术培训中心,与社区小朋友们共赴一场”文理与艺术”相互碰撞的…
方言之声,戏剧之魂
在戏剧的斑斓舞台上,方言不仅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更是文化与历史的深厚积淀,它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地方戏曲与民俗艺术的根脉。从戏剧的视角来审视方言的保护,我深感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这不仅仅是对一…
《乡村支教的多彩华章》
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河南科技大学“艺科融承古韵今辉”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了乡村,开启了一场充满爱与希望的支教之旅。他们带着知识与温暖,为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别样的夏天。初至乡村,团队成员们便感受…
双翼齐飞绘新篇,战略实施感深邃
双翼齐飞绘新篇,战略实施感深邃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国家稳,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寻先烈红色足迹 感悟滇西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为追…
情暖乡村:知识与关爱同行
近日,长治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语”你同行志愿服务队赴长治市上党区苏店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语你同行&文化传承“这里是上党战役流动指挥部旧址……”2024年7月1日一段宣讲视频,在长治市上…
创新基层治理,夯实国家根基
创新基层治理,夯实国家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把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基层”。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在参与探寻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发展可行措施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