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桐庐县凤川街道凤栖社区会议室的讲台上,志愿者张书河展示了一系列动作:弯曲双臂,交替向后划动,双腿轻微交替踢动,头部微微后仰。然而,这可不是一节游泳技能课……
这实际上是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法治在“县”普法实践团响应国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号召,尤其注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深化与实效,将法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创新的普法形式深入桐庐县凤川街道凤栖社区、桐君街道迎春社区,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集防溺水安全教育、反校园欺凌和禁毒反毒于一体的普法课堂。
暑期的炎炎烈日点燃了孩子们对戏水的热情,然而这份对清凉的向往也不免带来了潜在的溺水危机。“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学习新事物和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将抽象概念与具体动作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指导教师徐中平表示。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志愿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演示动作,如“采取仰泳姿势,双手不断划动”“大声呼救和挥手”“伸直抽筋的腿,并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为小朋友们详细讲解了预防措施和自救技能。每一个动作都直接关联到溺水自救的关键步骤,使小朋友们能够快速理解和记忆这些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真丑!’你该怎么办?撕掉它!”志愿者李颖紧接着敲响了反校园欺凌法治的“上课铃”。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严肃和单调,志愿者将普法教育融入小朋友们喜爱的游戏中。“让我来!我来!”小朋友们积极参与,通过撕掉侮辱性言语的字条,直观地感受到语言欺凌的伤害。“大家看到这个板上留下的痕迹了吗?纸条即使撕掉了,也依然会留下丑陋的痕迹,所以侮辱性的语言一旦说出,就会在他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志愿者拿着“伤痕累累”的纸板,借机引导小朋友要谨言慎行,伤人的话不可轻易说出口。
在小朋友们对校园欺凌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一场反语言欺凌的“剧”风在桐君街道迎春社区刮起。小朋友们分别扮演施暴者、受害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模拟真实的法治场景。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
“首先,你要有勇气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次,你需要寻求支持和帮助,比如告诉父母或者老师……”
小朋友们学习如何在面对冲突和欺凌时,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切实提升“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能力。这场反语言欺凌的“剧”风,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法治意识的种子。
校园欺凌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要谈,还得趣谈。在课堂上,通过“你划我猜”“正令反做”“角色扮演”等互动小游戏将普法内容串联起来,使小朋友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习并掌握反校园欺凌的知识。
如果说反校园欺凌课程激发了小朋友们的正义感和勇气,那么毒品教育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危害的警觉性和辨识力。“这个像不像冰糖?这个像不像彩虹糖?”志愿者让小朋友们近距离观察几种常见毒品样品的外观,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他们对毒品的外观有了直观的认识。“陌生人给的贴纸上可能含有毒品,贴在你皮肤上后,毒品会通过毛孔渗入,刺激你的神经。”志愿者们详细揭示了一些针对青少年的新型毒品诱导手段,并告诫小朋友们牢记出门在外的“三不”原则:不碰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喝离开自己视线的饮料,不吃家中以外的食物,帮助他们在面对诱惑和潜在风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书本上的知识是静态的,而社会实践是动态的。暑期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平台,从而提升专业素养。”志愿者徐圣钧说道。据悉,浙商大杭商院法治在“县”普法实践团利用假期时间将课堂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紧跟时事热点,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专“暑”的法治课堂,寓教于乐开展法治教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87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