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春三下乡|探寻侗族文化,体验非遗魅力——信息院学子赴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开

来源: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田梦支教团

文化为民族之魂,而文化认同则是民族团结之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追本溯源、承续精髓,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塑造文化认同的过程中筑牢情感基础、明确价值导向、深化内涵追求,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润心。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认同的纽带,更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共同缔造璀璨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

为深入了解侗族文化,体验非遗魅力、传承牛耕文明,田梦支教团于7月20日来到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将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深入访谈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让成员们切身走近别有韵味的民族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守护传承的神圣使命感。

一、牛耕部落实地调研

牛耕部落由上洋、下洋、岑埂3个村构成,是中华农耕文明保存最为完整的遗存地,传统“牛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态循环模式,洋洞是传承“牛耕”文化最为完整的山村,该区域的梯田上建有很多牛棚,农户将耕牛喂养在高山梯田牛棚里。村民们用最传统的牛耕方式耕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每逢春耕季节,千牛同耕的景象便如画卷般铺陈在洋洞的山间地头。

(一)实地参观

接着,田梦支教团走进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开展系列牛耕文化探寻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演变,实地参观牛耕稻鱼鸭共生生态系统。团队置身于袅袅云雾间,抬眼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梯田,回首是连绵无际的幽幽远山,在心旷神怡的同时,也感叹于劳动人民的博大智慧。

实践团参观牛耕部落 刘沁原 摄

梯田地貌 周灼华 摄

当地村民结合高山梯田地势特点,延续古老的农耕法,原生环境加上以“牛耕+稻、鱼、鸭”共生系统为基础的耕作方式,使域内保持着生物的多样性。

(二)亲身体验

团队成员来到牛耕部落特色民宿,品尝当地美食,试穿民族服饰。回味无穷的酸汤牛肉、清香软糯的胭脂紫米、口感独特烟熏腊肉——在温暖人心的烟火气里,拥抱浓烈民族风情。

特色民宿 宋鑫 摄

特色美食 蒋霖 摄

二、寻一粒谷种,守一方乡愁——“有牛哥”杨正熙采访

团队有幸联系到驻村扶贫干部杨正熙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胭脂紫米的“挽救历程”和牛、稻、鱼、鸭共生共养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的深层原理。

作为洋洞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杨书记时刻铭记个人使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他将原来洋洞村梯田间修建的“牛棚”改建成“小木屋”,经营“牛棚客栈”,开展“千牛同耕”活动,创建“洋洞有机小镇”,打造了集“有牛米”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牛耕部落”。

支教团沃凌宇采访有牛哥杨正熙 刘沁原 摄

有牛哥用双脚走遍黎平大大小小的村寨,收集水稻品种六十多种。老稻种被种在农田里,沐浴阳光和雨水,逐渐长高、不断成熟的时候,是救种也是助民,既保障了物种的延续,也守住了乡愁,传承了文化,传为一桩美谈。

“那是一幅良田美池、鱼鸭嬉戏、千牛同耕、鸡犬相闻的农耕文明画卷,画中的洋洞人都可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杨正熙在访谈中畅想道。

三、探访非遗传承人,感受芦笙之美

侗族芦笙是一种传统民族民间乐器,它由古老的簧管乐器发展而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侗族芦笙舞有自吹自舞、吹者自舞、舞者自吹等多种表演形式,乐手往往边吹边跳,做出大幅度左右摇摆动作,表演独舞和对奏时则需时而旋转,时而蹲跳。侗族芦笙表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长期在民间承沿不绝。

(一)对话芦笙非遗传承人,了解民族文化

循着悠悠芦笙声,迎着阵阵稻田香,团队来到非遗传承人姜爷爷家中。姜爷爷坐在自家的吊脚楼前,轻轻摩挲着那支陪伴他多年的芦笙,他与芦笙的故事缓缓展开……

实践团实地采访非遗传承人 刘沁原 摄

(二)现场感受芦笙魅力,欣赏表演

采访的最后,在团队成员的盛情邀请下,姜爷爷举起芦笙,现场吹奏了极富侗族特色的《集合曲》。白云下,田野间,田梦支教团成员沉醉于悠长绵远的笙声中,更浸润在侗族瑰丽的民族文化中。

悠悠芦笙,不仅是音乐的汩汩流淌,更是文化的深情传递。它讲述着祖先的故事,诉说着村庄的历史,让每一个倾听者都能从内心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底蕴,也对它的美好前景满怀希冀。

芦笙演奏 周灼华 摄

芦笙 周灼华 摄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而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则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之义。田梦支教团将持续聚焦侗族特色文化,不断发力,努力绘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贵州篇章,最终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属于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讯员:宋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8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二师学子三下乡:奇妙卷卷画,绘出大世界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徐玟瑶)为了丰富小朋友的暑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陈场镇第二小学开展了一场艺术形式独特的美术课——卷卷…
志远志愿服务队助力马集村甜柿产业再创新高度
展望未来,马集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信心满满、步伐坚定。7月8日的调研活动中,村书记向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描绘了马集村甜柿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将继续深化甜柿产业发展,扩大品牌影…
湖北学子三下乡:錾子石村的柿子致富梦
(通讯员王元薇)7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的学子们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子石村,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柿子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他们…
青春绘卷·红色印记——“三下乡”阜阳市博物馆调研活动
为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024年7月23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张硕和赵学成组成的调研团队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在阜阳市博物馆展开社会实…
指尖上的艺术,心灵的触动
学习阳新布贴,是一次对传统手工艺的深度探索和感悟,也是一次对阳新文化的深刻体验。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阳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
大学生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李晓佟王振)为了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文明旅游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旅游习惯。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在德州市武城县广运街道盛世嘉苑东区,一场由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日月共明…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三下乡淮海战役实地调研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7月26日,淮北师范大学“数字记忆,红色回想“团队,组织了一场以“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行人来到位于徐州市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进行了庄…
社会实践|“海晏河清时和岁丰”基层服务践行团下沉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进行法律普及
社会实践|“海晏河清时和岁丰”基层服务践行团下沉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进行法律普及为响应国家普法教育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号召,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由学院“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基层服务实践团…
曲园学子暑假行:以儒家优秀文化滋养教育事业茁壮成长
大学生网报潍坊7月20日电(通讯员杨科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时,教育也是国家的根基,是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培养栋梁之材的重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随着我国和我党在新时…
浸润乡土情怀,领略文化魅力
学习阳新文化,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与文化深处的窗口,让我对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地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阳新,位于湖北省东部,是一片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这里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