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圆圆、曾利伟、李婧 摄影 萧湘平) 为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7月18日-7月25日,湘南学院“书院润乡土”社会实践团队赴位于郴州市永兴县霞露丘自然村的爱华书院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基于湖南省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围绕“新时代‘书院+’文化生态圈的创新与发展”主题,对当地的书院的治理现状、发展措施及转型路径等展开实地调研。
实践团队通过严谨细致的调研问卷发放与深入当地的实地走访,成功与九十余位村民及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与交流。在访谈交流中,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爱华书院虽正式运营不久,但湖南团省委在此曾设立“团团心灵驿站”,被湖南卫视列入全省五家“最美乡村图书馆之一”,被郴州市列入老屋活化的典型案例等。该地的爱华书院不仅为当地经济创收与文化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更在多个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爱华书院成为本村留守的精神与娱乐家园,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阅读与学习空间,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同时,书院还致力于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传授,通过专业培训与实地指导,手把手地教会当地村民先进的种植与养殖技术,助力他们提升生产技能与经济效益。此外,书院还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道路两旁的杂草得到了有效清理,推动了村中卫生条件的显著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对此,霞露丘自然村村民刘永勇感慨万分,他动情地表示:“书院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知识与希望,更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与宜居。”
在探讨传统书院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时,爱华书院的创始人刘壹木先生尤为关注城乡融合与乡村教育的两大重要趋势,始终将乡村振兴视为其核心使命之一,展现出其独特的视角与策略。刘壹木先生明确指出,对于文化的传承,爱华书院深入洞察并充分回应了当地村民的实际需求,将其打造成为一所公益性质的乡村古落书院生态圈。这一转变不仅使书院成为乡村儿童阅读学习的图书馆,也成为老年村民商议事务的重要场所。在寒暑假期间,爱华书院积极邀请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与文化学者,他们采用讲解与互动并重的教育模式,精心设计了包括采莲、酿酒、修篱笆等在内的丰富夏令营体验课程,其学习内容不仅广泛覆盖社会科学领域,还深入探索自然科学,以此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参与文化研学活动。这一举措旨在以接触自然的轻松愉快方式,让参与学习的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更多人提供了近距离感受书院传统文化魅力的宝贵机会,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据统计,仅在今年七月份,该书院已接待超百余人次的大中小学生汇聚于此,共同探索自然生活。
爱华书院坐落南岭下郴州市郊永兴霞露丘自然村,在当地村民热情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乡村腹地,对霞露丘自然村的振兴历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并了解到霞露丘自然村被誉为“千亩书院村落”,此地区位便利,设施齐全,周边景区密布,方圆30公里有东江湖、高椅岭、瓦窑坪、板梁古村、车田古村……人文底蕴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在书院团队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霞露丘自然村依托其独特的生态优势,秉承“一间书院万棵林”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合作社模式,鼓励老年村民在家中管理油茶林和果木,既有效利用了闲置土地资源,又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全村的共同富裕进程。实践团队走访过程中,走进了村民刘海波的家中,聆听了他从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到回乡创业者的转变故事:在刘壹木先生和爱华书院的感召下,刘海波毅然决定放弃城市生活,返回家乡开垦荒山,为书院所在村落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迹生动诠释了“致富路”如何吸引“燕归巢”,展现了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与吸引力。
在此次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边走边看、边记录边思考,深入探寻乡村的足迹与变迁。他们被绿水青山的自然风光所陶醉,也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所鼓舞,纷纷表示,要将牢记使命、不负韶华,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奋发有为,将青春的热情与才华投入到广袤的祖国山河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奋进姿态献礼党和人民,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79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