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了深入发掘江西的红色文化资源,继承安源精神这一百年的红色传统,汲取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新时代爱国报国主体意识,感悟红色力量,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2024年6月29日—7月1日,江西服装学院“溯‘萍’安峥嵘岁月”红色之旅团队,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从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启程,抵达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红领巾的诞生地——萍乡,开展了追寻安源红色足迹、重温江西红色印记的社会实践之旅。
回望历史 研学孔庙
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首次造访了萍乡的孔庙,这座孔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的武德年间,拥有近1400年的悠久历史。目前所见的建筑实体是在清朝雍正十二年间(1734年)重新建造的,并且它是江西省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孔庙建筑群。儒家思想,自古代以来,以其温和而睿智的内涵与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孔庙的主体建筑,名为大成殿,此殿不仅是孔庙的核心部位,更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地。大成殿见证了儒学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礼义、仁爱、中庸之道的永恒魅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齐心协力,通过诵读儒家经典的方式,追溯先贤的足迹,体验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望征程 瞻仰秋收
第二站,实践团队抵达了萍乡的秋收起义纪念碑广场,并对纪念碑进行了瞻仰。在1927年初春,毛主席在安源主持举行了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并在9月9日亲自引领并发动了一次震撼全国的行动——秋收起义。在这次武装斗争中,毛主席首次公然举起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为广大劳苦大众指明了革命的正确道路。纪念碑由“9”字、浮雕、题词、长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徽标、碑柱、火焰(火炬)、五角星、碑文、红旗、山川、稻穗等图案协调配置、有机组合。长城堡连碑柱27米,基座27级台阶、高3.9米,碑柱顶部正面与背面造型为两个“9”字,连缀起来表明秋收起义的时间为1927年9月9日,同时又有“九重天”的寓意。长城墙上的火炬和基座侧边的火焰,表示秋收起义之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毛泽东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吻合。
工运摇篮 小城大爱
上午第一站实践队员来到了萍乡市博物馆内的萍乡好人馆,一座200万人口的小城,却涌现出以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王振美为引领的一大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禁引起团队成员们的深思,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与他人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或扶正扬善、扶危济困,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才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德耀中华的社会氛围,并点亮了“工运摇篮 小城大爱”的城市品牌。
忆苦思甜 饮水思源
下午团队成员来到了安源煤矿,看到了当年工人们上下班和煤炭输出的总巷道,近距离感受工人的苦难生活,联想到纪念馆内的雕塑和图片,大家的心情极其沉重。“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是矿工们的苦难歌谣,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大家沉浸于过去艰难地革命岁月,用心用情记忆红色革命历史,感悟革命者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星河滚烫,见证岁月峥嵘;世纪伟大,当敬红色荣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服装设计学院溯“‘萍’安”峥嵘岁月红色之旅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重温了入党誓词,用铮铮誓言展现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的勇气和决心。
踔厉奋发 砥砺前行
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牛形岭上,一座雄伟的建筑蔚然矗立。在苍松翠柏掩映下,楼体两侧镶嵌的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金色大字格外耀眼。这里,是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烈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纪念碑背后,是一片宽阔的广场,广场两侧矗立着高大的松树,象征着革命先烈们坚韧不拔、永垂不朽的精神。
重走过先辈们的革命道路,用足迹点亮江西的红色记忆,切身体验着革命路上的艰难险阻,通过此次的实地参观走读,团队成员们深刻领悟到了萍乡这块充满革命历史气息的土地所蕴含的无穷力量,并亲身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的感染力,对江西安源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有了进一步思考。后续,实践队员将整理获得的红色故事素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再创新,用新时代的方式继续挖掘江西的红色文化与红色故事,引导更多的人领悟安源精神,争做红色传人,努力擎起“青春有为,强国有我”的旗帜,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79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