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程吉雨)7月30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勿忘历史,牢记党史”红色文化暑期实践队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感受战争的惨烈与和平的可贵,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追忆历史,铭记国耻
南京大屠杀抗战胜利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遇D难的30万同胞而建立的。纪念馆整体设计庄严肃穆,充满了对遇难者的追思和对历史的铭记。实践队一行人在馆内参观了多个展厅,通过观看历史照片、实物展品和视频资料,深入了解了那段悲惨历史。
进入纪念馆区,实践队队员们被一尊巨大的雕像深深震撼了。它的名字叫《家破人亡》。这尊雕塑高达12.13米,意喻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如今已经成为纪念馆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衣衫褴褛的母亲双手无力地托举着自己死去的孩子,仰望着天,似乎是控诉,又似乎是忍泪。即使她不说话,也能感觉到她的无力与悲苦。站在十余米高的雕塑前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又正是这种压抑感才把当年的苦难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母子只是万千受难者中的一个缩影。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家破人亡》雕像通讯员 程吉雨 摄
纪念馆外的大型雕塑和纪念碑上,刻着触目惊心的数字“300000”,象征着30万无辜遇难者的生命。这一刻,大家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仿佛那段历史的重担压在心头,让人无法呼吸。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遇难同胞纪念碑通讯员 薛磊 摄
听见哭泣,触摸历史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展通讯员 张景亮 摄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了解到南京大屠杀发生的背景和全过程。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带领队员们重温了那段悲惨的历史。从日军侵华到南京沦陷,再到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心痛不已。
展厅内的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实物,无不诉说着战争的惨烈。血腥的屠杀、无辜的生命在瞬间被夺走,这些都通过展品直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队员们驻足在“哭墙”前,墙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讲解员介绍,这面“哭墙”是纪念馆的重要部分,上面铭刻的是已确认的遇难者名单,这些名字象征着那些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冤魂。
队员晏嘉祥表示:“看着这些无辜的遇难者,我们仿佛听见了他们的哭泣,触摸到了那段沉重的历史。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震撼。”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和平女神”雕像通讯员 徐昊扬 摄
在纪念馆的和平公园,队员们看到了一座“和平女神”雕塑,年轻的母亲怀抱幸福的婴儿,手托展翅欲飞的和平鸽,汉白玉的雕塑在阳光下更显得纯洁、美好。雕塑以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与发展、期盼人类美好未来的心愿。
实践队队长徐昊扬表示:“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悲痛,也是世界和平的警钟。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道,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
实践总结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勿忘历史,牢记党史”红色文化暑期实践队通过此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活动,深刻了解了那段沉重的历史,并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队员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才能让更多的人铭记那段历史,不再重蹈覆辙。队员们表示,回到学校后将会组织更多的历史教育活动,通过讲座、读书会等形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铭记国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实践队决定在接下来的学期里,组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教育项目。队长徐昊扬表示:“我们不仅要自己铭记历史,还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通过不断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珍惜和平,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图为实践队员的大合照 通讯员杨清塘 摄
通讯员:程吉雨徐昊扬张景亮杨清塘薛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68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