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政策对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强化“四个正确认识”,2017年9月7日至13日,由厦门大学校关工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校友总会共同组织,由校关工委副主任郑保东、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洁松等人带队的马研班实践队一行19人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发展新机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回望历史足迹,探究海外办学之路
1919年,校主陈嘉庚慷慨陈词:“今日国势危如垒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这一天,他认捐100万元洋银作为厦门大学的筹办费用。1921年,厦门大学诞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如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第一所在海外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的分校,这是穿越百年的中马教育回响,是厦门大学的回馈,也是促进中马人文交流的平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节点。
实践期间,实践队重点参访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全面探析了马来西亚分校办学成效和发展战略,重点访谈了马来西亚籍华人预科生和首批中国大陆学生,深入了解华人预科生入学动机和首批大陆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适应情况。“感谢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为我们华人学生提供了优质、公平的教育环境,希望将来可以有机会回中国的故乡看一看。”一位接受访谈的厦大马校华人预科生深情说道。此外,实践队还参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了解了两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历程。
筑梦“一带一路”,搭建互利共赢之桥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区域,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备受关注,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到访马六甲,在这里敦睦邦交、发展贸易,马来西亚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实践队通过实地参访中马合作项目、港口建设、厦门大学校友企业《星洲日报》、马中丝绸之路企业家协会,拜访马六甲州政府对华特使拿督颜天禄先生等方式,探讨马来西亚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中国经济“走出去”中发挥的作用。在谈到马六甲地区华人发展新机遇时,颜先生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政策给当地注入的新鲜血液,他希望借“一带一路”的机遇完成马六甲的产业转型,也表示对马六甲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的火箭飞多高,我们海外华人的头就可以抬多高。”拿督威拉颜天禄先生用这句话作为访谈结语。
实践团师生与马六甲州对华特使、华人拿督颜天禄先生合影
聚焦华人社会,深扎中华文化之根
华人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主要族群,而中华文化则是华人社会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实践队参观了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初步了解两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并重点调研了华人迁徙历史和海外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媒体是海外华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在这些组织的持续努力下才保留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第四代甚至第五代华人才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来西亚校友、马中丝绸之路企业家协会会长沈君伟先生介绍道。实践队还拜访了马中丝绸之路企业家协会,透过协会的发展状况、华团领袖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华团的社会功能以及转变,深入分析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华人华侨在个人与民族、血缘与文化、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认同程度。
在社会实践总结大会上,厦门大学第六期马研班班主任、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洁松总结道:“本次社会实践统筹关工委、校友总会、学生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团委等不同部门的资源,是“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一次难得的实践体验。希望同学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
据悉,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海外华人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星洲日报》、《国际时报》、《中国报》、《南洋商报》、《联合日报》、《星洲网》等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争相报道。
文/陈金旭、刘群鑫
图/林钰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6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