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下乡:学习传统文化,赓续文明火种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尹嘉艺

为增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的了解,让文化火种继续传承,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史小课堂”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0—7月24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南村社区开展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悠长的河流,滋养着民族的精神世界。此次社会实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邀请民间老艺人进行互动交流;第二部分则是有队员们动手体验并学习优秀传统民间技艺,如拓织锦、编织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珍贵的传统技艺和文化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为了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担,在正式开展社会实践之前,实践队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和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系,对即将探访的传统织锦、编织技艺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此外,团队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方案,包括技艺学习、文化宣传和社区互动等,旨在全方位地体验和传播传统艺术。

拜访民间老手艺人,体会技艺传承之艰

实践之初,实践队员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走访民间老手艺人的家。最令实践队员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从事传统手工编织的老手艺人——张师傅。他在一间简陋工作室内,默默守护着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张师傅表示,尽管已年过七旬,但他依旧坚守在这个行业的最前线,希望能够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无疑,他们既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

在走访过程中,张师傅展示了他精湛的编织技艺,每一道工序都透露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他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编织技法:编织、包缠、钉串、盘结等。同时,在交谈中队员们还了解到:棒针和钩针是编织的主要工具,使用棒针可以编织较大而且厚重的织物,而使用钩针则可以编织细腻精美的织物。但是像张师傅这样的手艺人,无论棒针还是钩针都可以织出精美的作品。

在张师傅简单的教授后,实践队员纷纷进行了尝试。张师傅一一进行表扬点评,通过亲手实践,实践队员深刻地意识到这看起来简单的技艺若想学精也并不是一件易事。在走访结束之后,实践队员将拍摄的张师傅的教学视频上传网络,成功吸引了一批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编织技艺,扩大了影响力。

切身体验传统技艺,坚定弘扬文化之志

如何守住人民的心?《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在实践活动的第二阶段,实践队员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当地的织锦作坊。

在这里,他们亲眼见证了从选丝、染色到编织的全过程,老手艺人先将棉条接向快速转动的线锭子,棉条自动加捻成线,然后将纺线放进染液中,搅动并加热至沸腾,使其着色,接着把染好的纺线在浆糊中搓揉后,穿晾起来,扽至干透然后经过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织布等六步工艺才最终完成。每一步都透露出匠人对细节的苛求和对品质的坚持。队员们不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瞬间,还亲自动手尝试了织锦的过程,虽然手法生疏,但这份体验让他们对传统工艺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老艺人们也耐心指导,从最基础的编织技巧教起,每一个结的打法、每一种图案的设计都有其独特的讲究。

创新文化传承方式,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实践团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制作了微电影和图文并茂的展览,展示织锦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以及文化意义。他们还在当地学校、社区举办相关讲座活动,邀请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来校授课,同时搭建线上平台,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通过网络学习传统技艺,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植于我们每个人血肉灵魂中的。在未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史小课堂”暑期社会实践队将继续进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线上讲座、下乡实践等多种形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并不断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形式和内容,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图为传统文化讲座开始前学生落座前拍摄。

图为老师耐心向学员教授植物拓印技艺。

图为“党史小课堂”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向民间手艺人学习剪纸技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6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临近乡镇,聆听民生

…… 袁盈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

…… 马航宇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跟党走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日

…… 盛国权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且向百花头上开

……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游三地,住房教育敲黑板

“不忘初心跟党走”实践队千里访民间。民众热情配合,满载而归。……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今天的实践之旅中主要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解决房地产泡沫、构建食品安全环境、推进物价持续稳定这四大方面来关注深入群众,传承十九大精神。 …… 陈佳维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傲霜斗雪,灿然怒放

参观郭凤韶故居有感…… 金心媛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三下乡,积极弘扬党史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史小课堂”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5—7月19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南村社区开展了学习党史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有组织地参观了沂…
知青觅路寻先迹,上山下乡振乡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调研
知青觅路寻先迹,上山下乡振乡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调研深入乡村实践一线,躬行乡村振兴画卷。为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
塔里木大学三下乡:调研畜牧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万硕生物——南疆畜禽养殖科技惠农实践探索者科技服务团”深入一师八团、十团牛场进行实地调研并开展科技服务,旨在探寻现代养殖产业现状,为今后推动科技…
探秘朱家户:古韵悠长,寻访乡村文化之魂
探秘朱家户:古韵悠长,寻访乡村文化之魂2024年7月27日,“向云端”社会实践团深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的朱家户村,开展了对当地“一村一业”发展模式的调研。朱家户村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古…
学习传统文化,赓续文明火种
为增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的了解,让文化火种继续传承,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史小课堂”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0日—7月24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南村社区开展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快速…
《传颂红渠岁月,共筑精神长城》
7月1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前往安阳市光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志愿服务,入户调查居民对红旗渠精神的了解程度,宣讲红旗渠精神。作为志愿者,我们走进社区,走进群众,挨家挨户…
柿柿顺心,乡村振兴:探索錾子石村文旅结合发展新思路
大学生网报黄冈7月27日电(作者:刘雁菲)7月6日,“志远”团队深入湖北省罗田县錾子石村,对以甜柿种植为主的当地农业发展模式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通过积极的问卷调查与街头访谈,团队成员们针对甜柿产业…
心连心,共成长:爱心支教,传递希望
大学生网报大冶7月27日电(通讯员吴重阳)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素养,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2024年7月9日,作为一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学子,我无比荣幸地参与了学校“蓓蕾”志…
《“蓓蕾”之光,照亮乡村教育之路》
7月26日电(通讯员刘钰婷)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经历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成长的旅途中找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支教,便是我生命中这样一颗耀眼的星。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憧…
蓓蕾支教,情满乡间
大学生网报随州7月26日电(通讯员邱新安)随着支教的不断深入,志愿者们同学生们的感情也不断浓厚,为了让他们更好的融入课堂,志愿者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加入了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