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绘出乡村梦,留住沂蒙情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蒋孟君

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革命老区,到而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沂蒙新乡村,山东人民走过了近一百年风风雨雨,砥砺奋斗,焕然新生。相信任何人来到今天的山东农村,都会感到无比的激动。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社会实践队在山东省临沂市和潍坊市开展为期八天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这次社会实践让我重新认识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山东农村。

非遗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调研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在这里见到了负责柳编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人员。通过与他们座谈并进行采访,同学们对柳编产业有了更多宏观视角的新认识。目前,临沭县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柳编产业从业人员近十万人,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一串激动人心的数字背后,离不开政府默默的支持。工作人员介绍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编“簸箕”、“笸箩筐”、“升”、“箢子”的小作坊不断转型升级,发展成涉足家具、园林、装饰等多品类的大产业。部分公司通过横向扩展生产线,制作柳、藤、草、竹工艺品,关注国内外流行元素、新需求,将柳编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在当地建立了规模不小的产业园。

图为我队成员探访欧拉公司。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孟君 摄

我们还特别探访了其中尤为有代表性的目前中国最大的柳制品供应商欧拉公司,欧拉公司的产品系列多样,远销海外各国,与全球多个知名家居集团建立合作,商业版图极大。调研队员发现,临沭柳编产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各企业在良性竞争中利用自身优势,拉动临沭经济增长。为非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交上了独树一帜的答卷。

在曹庄王贺桑蚕基地,我们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养蚕种桑对乡村面貌的巨大作用。在当地村民口中,我们得知临沭县桑蚕业的复兴最早是由留守家中的妇女老人带动,随着桑园面积的扩大,养蚕大棚越建越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王贺村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熙攘,更是旧貌换新颜,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村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图为曹庄王贺桑蚕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孟君 摄

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三元里朱村的蔬菜大棚中,我们对农民叔叔婶婶和前来观光度假的游客们进行了社会实践调研。棚内,农作机械穿梭忙碌,实现精准控温控湿,一排排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通过与当地农民深入交流,他们了解到这里的蔬菜大棚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这些大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体现了现代农业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同学们发现,寿光市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力支持设施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同时注重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共享销售平台等方式,实现了产销对接,增加了收入。这样的实践调研让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农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也让我们认识到作为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激发了大家服务社会、贡献青春的热情。

同时,三元里朱村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巧妙融合,打造了集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模式。游客在此可近距离感受农业生产过程,品尝绿色农产品,享受宁静田园生活。朱村的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成为农业旅游和生态文旅的典范。

图为我队成员对寿光农户进行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孟君 摄

通过这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年轻的我们深入农村,临沂市临沭县和潍坊市寿光市留下了我们调研的足迹,我们亲眼观察了乡村振兴政策下新农村的面貌,亲耳聆听了农民们的枝叶心声,亲身体验了乡村的发展变化。大家了解到,乡村振兴不仅在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更关系到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结合。农民的勤劳智慧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共同绘制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广阔乡村,大有可为,这次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力量,也坚定了我们服务社会、贡献青春的决心。政府与民众紧密联系,风雨同舟,一道走在振兴路上,无疑是沂蒙精神中“党群同心”的最好写照,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通过此次调研,我们看到乡村旅游产业前途光明,也真心祝福我的家乡越来越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通讯员 蒋孟君)

图为筑梦乡村熠青春实践队全体队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孟君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5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财大学子探访抗疫一线工作者,探寻个体经济新发展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中,当前战“疫”拐点尚未可知。面对这场持久战,各地大小医院,快递驿站和代表个体经济户的地摊经营者们该如何响应号召做好防治工作?实践团队为了解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疫情防控,深入调研复工复产

疫情是磨难也是考验,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失业、供应链中断、延迟复工、停摆、亏损……成了2020上半年绕不过的关键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以……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聚焦防疫宣传,线上相聚讲述动人故事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以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这是微博上一位博主对整个疫情的概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最新发布

青春三下乡:小洲村农业发展现状的成因
小洲村农产品销售现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足。在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许多农民对互联网的了解和使用能力有限。通过调研过程中与小洲村村民的交谈也能感受到…
守卫边疆,传承聂耳精神
7月17日清晨八点,实践团成员们踏上了前往马关县金厂镇191联防所的旅程。沿着蜿蜒的山路,成员们的心潮澎湃不已。作为玉溪的一份子,生活在滇中腹地,从未想过有一天能亲自踏上边境,去感受云南边陲的独特文化…
我为人人,服务社区
人类能够长期而可持续地生存依赖于一个干净健康的生态环境。为进一步营造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树立文明新风,淮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3日至7月7日开展清扫社区志…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索小洲村农业发展现状
小洲村,坐落于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湾潭乡,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乡村。这里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广袤的土地肥沃富饶,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之地。小洲村的村民们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生,辛勤劳作,换…
“享”美丽乡村,“读”云梦之行
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和潍坊市寿光市,因着对于社会考察的目的,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学生们自发组织社会实践队伍并展开了为期8天的实践活动。进行活动之初,先于2024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
走进长者食堂,守护老年人的美好“食”光(一)
长者食堂,犹如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让老人感受到温馨与爱。正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几年,养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老人的生活起居是儿女们最牵挂的事情…
爱心筑食堂,暖意满长者(二)
在长者食堂,服务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与爱心。食堂的工作人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耐心的态度,为每一位前来就餐的老人提供着周到的服务。他们主动上前询问老人的需求,帮助老人盛饭夹菜,甚至与老人…
江西师范大学新干青春实践队开展民情赶集工作室调研活动
江西师范大学暑期实践队开展大洋洲镇民情赶集工作室调研活动7月15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红途寻迹·新干青春实践队”前往吉安市新干县,围绕当地特色的“民情赶集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在大洋洲镇开展专题…
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海扬帆萤火实践团赴槐林镇开展“以实验为帆,探化学之漫”主
为了普及化学知识,帮助小朋友们建立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作原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7月17日上午8:00,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海扬帆萤火实践团赴合肥市巢湖市槐林镇开展“以…
“微光点亮江淮大地,为企扬帆铸梦辉煌”——走进中小微企业,探索经济健康发展道路
中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于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其发展状况、揭示问题与困难、提供政策建议、推动企业发展并最终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