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商兴农助发展,乡村振兴新引擎
七月盛夏伴着蝉鸣,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疯长的枝丫也挡不住艳阳。一群青年满怀着热望,期待着一场与盛夏的“乡“遇。青年的热情如盛夏骄阳般炽热,青年的初心紧扣时代发展的方向,青年的行动响应着党与国家的号召。
图为团队在学校大门合影 张子豪摄
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三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语商兴农”暑假社会实践团于7月1日到7月22日期间深入走访了很多地方,开展了系列活动。实践团主要以十堰农村为实践开展地,以农副特色产品为切入面,深度剖析蕴含潜力的乡村农副特色产品,同时分析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借助直播平台将特色农副产品带入到大众视野。
农副特产知多少,前期调研须知晓
图为团队与留学生交流 王勋摄
初期,实践团以线上调查问卷和线下实地走访两种形式开展调研,调研面向各个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其中包括怀揣叶落归根情怀的老年一代、意气风发的青年一代,心系乡村发展的教育工作者和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等。经过为期两天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十堰当地的特产,而大部分人对特色农副产品不甚了解。对于不了解的人群,实践团成员利用收集的纸质资料进行了详细的科普,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去了解十堰当地特产的兴趣。对于了解颇多的老师,实践团成员积极求教,并主动探讨实践过程中的疑惑以及关于乡村振兴的策略,以期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力量。这一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实践团在农副产品溯源方面提供了明确的路径.
走访助农电商平台,旨在达成合作,共促乡村振兴
图为在团队与小蜜蜂电商负责人交流 梁璐摄
十堰日报产业园旗下的小蜜蜂电商这一为十堰农副产品做代理的具有帮扶性质的平台是实践团走访的对象之一。在该公司刘主任的接待下,实践团了解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代理过的农副产品,听闻了它的助农案例,还关注了丹江口贡桃的直播销售状况。除此之外,小蜜蜂电商负责人更是指出了产品销售面临的难题,说明了导致滞销的具体原因,如水果等农副产品保质期短,运输与保鲜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该公司也展示了他们运营的新媒体部对黄龙镇的荷花产业基地进行宣传的视频。同时实践团也了解到他们会利用十堰晚报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帮扶宣传,但是刘主任指出当前宣传存在的问题就是思维固化现象严重,宣传视频缺乏吸引力,需要不断创新,增加流量。该公司也是询问了实践团的目的和诉求,并且对青年一代展现出的创新能力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希望青年一代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深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栏目组走进的知雨轩
图为团队深入知雨轩种植园 王欣凌摄
实践团走进柏林村,来到作为乡村振兴国家级示范体的知雨轩。为了深入了解学习乡村振兴成功的关键以及其发展乡村绿色旅游经济的运营理念,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供游客体验农业种植的基地、无土栽培种植园、农副特色产品展览馆以及打造的乡村振兴农产品超市。在向相关负责人询问了有关农副特色产品的问题后,实践团深入了解到了农副特色产品在当地餐饮业的重要作用,这些产品不仅是一道道佳肴的优质原材料,其消费还促进了产品来源地的经济发展。其精美的包装也可以视为增加附加值的好方法,能够激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这同时也是农副特色产品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进乡村谈实情,与书记共谈发展思路
第一站实践团走进的是十堰市黄龙镇回龙村,一个依托荷花产业基地而为人所熟知的乡村。美丽的荷塘景色使这里成为不少人旅游打卡的胜地。该村正在以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3A级景区建设标准进行完善,把回龙村打造成为保留乡村形态、具有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生态化、田园化的新农村。
为了解当地乡村农业发展情况,实践团拜访了村支书,他对于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实践团敞开心扉,详细地介绍了农副特色产品发展情况。该村在2019年被选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借此契机,该村发展了“四个100亩”项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村支书也是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如荷塘产业的莲蓬存在滞销的现实问题,采摘劳动力不足,以及来年荷塘的清理难度大,工作量大;而羊肚菌的种植,则因其严苛的种植条件而显得尤为珍贵。虽然其带来的利润可观,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进而造成收入不稳定的问题;用于研学基地建设的十五亩地,主要提供给学生进行插秧、种植、捕鱼等活动,体验农业的乐趣,问题所在是体系不健全;对于垃圾治理方面,则是农民的观念理念薄弱和涉及知识盲区,造成大量生活垃圾无法进行分类,因此目前只有一个小组在实施,其覆盖面不全也是问题之一。针对如何扩大销售渠道的问题,实践团队长向村支书指出,电商对于本地区农业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可以将附加值提升到最大化,而不足的是,该村缺乏年轻一辈的人才,未能借助电商平台得到更好的发展。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农业发展道阻且长。
图为团队观赏回龙村景色 明颖摄
第二站实践团深入的是十堰市柳陂镇沙洲村,一个遍地都是大棚产业的乡村。依托国家政策,即国家进行分地、建棚工作,农户出租金的模式促进该村发展,服务于乡村振兴。
实践团走进沙州村村委会,村支书对于团队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并与实践团成员对本村经济发展开展深入交流。随后,实践团成员进入水果蔬菜种植产业园进行实地考察。只见大棚里是排列有序的垄地,团队成员便好奇地与一个准备去大棚看秧苗的村民唠起了家常,得知大棚现处于为期三个月的休耕阶段。利用高温杀菌,生物防治等措施,对农田加以管理养护。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地的特色产品,实践团成员跟随村民的脚步进入草莓大棚,看到了其培育的草莓苗,经过介绍团队得知他们将在九月初进行栽种。其中,十一月份就将推出高产的帝王草莓。除此之外,还会分区种植不同品种的草莓,以供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选择采摘。随后,团队成员询问了农产品销售情况以及销售方式,得知其产品大多数以自销为主,在草莓要成熟的时间通过快手,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或者发在朋友圈里,利用多年种植草莓所积累的老顾客及老顾客带动新顾客的体系进行销售。同时,实践团也了解到凭借着草莓的品质,外卖到西安,武汉等地也是常有的,但是这也就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运输到外地成本高,其本身保质期短,所以,实地采购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询问了村民是否是以单一的农产品种植营销为主。随后团队得知,其会在休耕期间培养成活率高的盆栽弥补空窗期的损失。实现多元化经营,这一模式无疑是合理可取的。同时了解到大棚种植也存在一定风险性,恶劣的天气情况,如冻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会使很多的大棚受损,给村民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助力乡村振兴,需要考虑清楚各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想办法解决它们。
图为团队与农民伯伯交流 胡思仪摄
第三站走进的是位于十堰市的武当官窑。它可能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但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也在不断地被人看到。但其实深入了解过后,成员们发现它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当官窑工艺是值得深挖的,充分利用十堰本地“硒,锶”含量极高的泥料和绿松石资源进行产品创新,让官窑文化再次被唤醒。实践团成员进入参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精美逼真,仿佛是一段段历史的再现。随后,实践团成员便与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了产品的真实情况,得知部分产品可供购买,销售。同时也推出了线下体验服务,可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手工捏造,体验捏泥巴的乐趣。团队队长提出直播销售是一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更能将十堰的武当官窑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体验。这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好切口。实践团成员一致赞同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实现武当官窑更多的可能。
图为队员在武当官窑体验工艺制品 明颖摄
从田间地头走向助农直播间
经过初期了解,团队成员策划了一场直播活动,现场进行农副产品销售。团队成员将安阳西瓜,回龙村的莲蓬莲花,曲青圣女果,房县黄酒,红塔镇牛奶水果玉米,香辣鱼尾等优质农副产品搬运到直播间,利用抖音这一平台,团队成员优秀的口才与幽默搞笑的方式进行直播,结合现场吃播的形式,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得到了很大反响。这都得益于乡村优质产品,其绿色、有机的特点得到消费者看重,并作为多数人商品购买的最佳选择。所以,实践团成员也希望各大乡村组织各种人才,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将家乡的优质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地方,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图为团队助农直播 祝紫梦摄
后续,实践团也会进行视频剪辑,宣传推广,将十堰特色农副产品,有意义的文创产品,带到更多人的视野之中。将青年的光与热散发到乡村振兴之中。
通讯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语商兴农”社会实践团 涂瑞 何静宇 邓心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44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