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天,我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参与了一项以“乡村振兴视域下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为核心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进大学就即是步进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亲眼目睹了乡村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迫切需求。以下是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份微薄的参考。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留下了无数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直接教育,他们的德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隐忧。本次实践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调研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实践依据和政策建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这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在长达20天的实践中,我们团队深入到了多个乡镇,与当地的教师、村干部、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的对话。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座谈会、家访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和感人的故事。
在调研和走访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乡村教育的一些问题:
1.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因为生计而远离家乡,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指导,家庭德育功能严重弱化。
2. 学校德育资源匮乏:许多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有限,德育课程内容单调,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元化的成长需要。
3. 社会关怀不足:虽然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热心人士在关注留守儿童,但整体上看,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仍然不够,资源配置不均衡。
针对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来到乡村。其次,学校需要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开设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再次,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志愿活动等途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慰藉和生活帮助。
通过这次深入的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关键。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未来,我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乡村教育的发展,用我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之付出努力,无论是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为留守儿童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迎接他们光明灿烂的未来。
总之,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成长与升华。我将把这段经历化作前行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的人生道路。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必将得到妥善解决,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也将逐步变为现实。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构建更加繁荣和谐的乡村社会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