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南京7月10日电(通讯员 孙莲娜 胡馨怡 夏彤)为深入了解学习红色文化,铭记民族伤痛,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2024年7月9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践团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开展了以“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
进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众多形态各异的雕像:有失去丈夫儿子,又被恶魔强暴的妻子仰天高呼;有逃难的老人,失去双亲的孤儿,死不瞑目的少年,不知母亲已经失去生命还在含着母亲乳头的婴儿。触目惊心,无不揭示了侵华日军的残忍,也像一把重锤敲击在实践团成员的心头——不要忘记那段悲壮而惨烈的历史。
在纪念馆的一侧矗立着一块遇难者纪念墙,遇难者300000,这是用十四国文字共同书写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人数,实践团成员表示,应牢记这面墙,时刻提醒自己努力上进,为建造更美好的中国而努力,绝不让历史重演。
图为遇难者纪念墙。通知讯员 王雪芹 摄
接着,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史料陈列厅。在史料陈列厅,实践团成员见到了纪念馆的水滴墙,墙上遇难者姓名会随着12秒一次的水滴声闪烁或熄灭——南京大屠杀自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到1938年1月结束,共计六周,遇难者三十万,平均每12秒就有一位遇难者产生。此时,实践团成员更深刻的明白了300000并不是一串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我们苦难的同胞。愤怒与痛苦萦绕在实践团成员的心间,可他们知道,历史无法改变,他们能做的唯有向前。
继续参观,是大量的图片,文字,物品和实景,它们记录了南京沦陷前后的历史事件。实践团成员看到不少游客在此驻足,深入学习了解那段历史。场馆的重点便是南京大屠杀:在这里,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侵华日军用以抛尸的木船,看到了日军集体屠杀主要地点示意图,看到了难民的尸骸。这一幕幕,仿佛把实践团成员拉回了那绝望而痛苦的六周,他们表示,绝不会忘记侵华日军这些残暴的行为,也不会忘记日军至今仍然没有承认他们的罪行,也没有向遇难者和幸存者道歉。而采访的纪念馆游客同样表示,中国人民会永远记得这段历史,会一直要求日本的道歉。同时,实践团成员更加明白如今的和平是多么珍贵,表示以后要居安思危,珍惜维护和平。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深入学习了解这段历史。通讯员 肖雯茜 摄
此外,还有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中外人士人道主义救援的部分,这些闪烁着人性主义光辉的部分也让实践团成员深思和平来之不易,更坚定了理想与信念,要振兴中华,守护和平。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和平广场,从苦难走向和平,从黑暗走向光明。在这里,实践团成员看到幸存者留下“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的话语,这是幸存者对和平的呼唤,他们也在告诉后人要记住历史,但不要沉溺于仇恨中,国家和人民都要向前走。更突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公祭仪式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延续仇恨。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人类和平做出贡献。
图为南京大屠杀生存者留言。通讯员 郭婉婉 摄
通过此次“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实践活动,成员们明白了缅怀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让这段不幸的历史时刻铭刻在心,更是因为,铭记历史才是珍爱和平的起点,是对先辈们不屈不挠精神的最好传承。希望每个参观者都能深刻理解那些不幸的日子,感受那些不幸的同胞所承受的磨难和牺牲。同时,更要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学子,应当心怀感恩,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应当时刻铭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义务,勿忘国耻,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砥砺前行。正如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青年学子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增强自身本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我们青春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集体合照。通讯员 王雪芹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7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