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千年古韵,盛世华章”乡村发展成就观察团首先前往御窑景巷的大顺布号了解清朝末年窑工们的服饰,紧接着前往老城博物馆学习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程、制窑的过程方法和工匠的由来及其行业行规。在其之后,队员们前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观赏陶瓷并学习其文化内涵。通过这次活动,队员们了解了瓷器的相关知识,并且深入地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
“大顺布号”的前身为“元成永”,是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市里有名的绸布店。过去,在景德镇可以看到很多穿戴白围裙的窑工,他们在制窑的时候穿戴白围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也因为如此,白围裙成了景德镇窑工的标识之一。白围裙代表的是景德镇制瓷史上窑工对正义的追求,几百年后,人们依然记得其中孕育的历史文化内涵。
图为江西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大顺布号参观瓷工白围裙。“千年古韵,盛世华章”乡村发展成就观察团供图
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制作始于唐朝。汉唐时期的陶瓷集镇,从新平镇到昌南镇,“新平冶陶,始于汉室”、“耕且陶焉”。两宋时期,“村村窑火,户户陶埏”,明清时期的瓷国高峰,成为了陶瓷手工业城市。清朝末年的瓷器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青花、釉下彩、斗彩等装饰技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随后的时间里,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瓷器中心。
图为江西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老城博物馆听讲解员讲解发展历程。“千年古韵,盛世华章”乡村发展成就观察团供图
景德镇窑工的起源与陶瓷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早在宋代,随着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兴起,一批批技艺精湛的窑工聚集于此,历经无数磨合,体现出了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他们不仅掌握了制作瓷器的各种技艺,还积累了丰富的陶瓷制作经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景德镇的窑工们的技艺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景德镇的窑工们在制作陶瓷的方法上独具特色。他们利用景德镇便利的水运网络,将制好的“不”子运送到各个作坊。在作坊中,匠人们通过手工拉坯、盘泥条、泥板围接等方式将“不”子制成各种形状的瓷坯。瓷坯成型后,需要进行细致的修坯工作,修去表面的不平整和多余部分。修好的瓷坯再进行干燥处理,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图为江西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老城博物馆学习制窑过程。“千年古韵,盛世华章”乡村发展成就观察团供图
在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行业中,工匠们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技艺,还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行业行规。这些行规包括对原料的选择、制作工艺的规范、成品的质量要求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工匠们还遵循着师徒制度,强调传承和发扬传统的技艺和精神。这些行业行规共同保证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和声誉,使得景德镇瓷器在历史上长期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
此次活动,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千年古韵,盛世华章”乡村发展成就观察团的队员们了解到了窑工们的服饰特征,学习到了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制作过程等。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具有千年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青白瓷风格。景德镇陶瓷文化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还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风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6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