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一百二十个小时,我们拿起刻刀,与木头对话;我们聆听故事,感受匠心;我们学习技艺,传承文化。当我们踏入这个充满木香和刻刀声的工作室时,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充满了木雕艺术的璀璨光芒。
初见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它们有的描绘人物,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便会开口与我们交谈;有的刻画动物,活灵活现,似乎随时都会从木头中跃然而出;还有的展现山水风景,意境悠远,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非遗传承人们的高超技艺,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图为非遗传承人成希老师的作品展示。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自辉 摄
在这里,我们有幸遇到了两位位资深的木雕大师。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木雕经验,更有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他们向我们娓娓道来木雕的历史与工艺,从选材、打坯、雕刻、打磨到上色,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学问与智慧。听着他们的讲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亲眼见证了非遗传承人们如何将一块普通的木头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大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木雕的学习之旅。起初,我们对木雕一无所知,甚至连刻刀都拿不稳。但是,老师并没有因此嘲笑或斥责我们,而是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正确握刀、运刀。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们逐渐掌握了基本的雕刻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
图为非遗传承人成希老师向队员们展示雕刻工具并讲述握刀要领。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自辉 摄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逐渐体会到了木雕艺术的魅力所在。每一刀下去,都是对木头的一次重新塑造;每一笔刻画,都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刻刀在木头上留下痕迹,更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美。
除了雕刻技巧的学习外,我们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木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例如,不同地区的木雕风格各异,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木雕作品则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素养,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迷茫和困惑。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完美,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大师曾经说过的话:“木雕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用心去雕琢,才能赋予木头生命。”于是,我会重新振作精神,继续投入到创作中去。
五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工作室。回首这段旅程,我不仅学会了木雕技艺,更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匠人的精神。我深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时,才能更好地将其发扬光大。
图为队员们经过五天学习和实践后的木雕作品展示。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吴自辉 摄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木雕技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木雕艺术和传统文化。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雕琢、用爱去传承就一定能够让木雕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五天,一百二十个小时,我们与木雕艺术相遇,与非遗精神相拥。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感悟,将木雕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土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并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讯员 吴自辉)
图为队员们和非遗传承人成希老师和郑周正老师的集体大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欧诗美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16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