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春筑梦紫阳之都,共启文化振兴征程——西安学子赴安康寻找紫阳味道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相博昭

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而文化便是智慧放出的异彩。为了解紫阳发展情况,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广大青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凝聚青春力量·共筑美丽家园”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安康市紫阳县开展调研活动。

紫阳蒸盆溢香,金州美食流芳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在紫阳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阳蒸盆子的奥秘。紫阳蒸盆子是最早发源于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的著名传统大菜,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的代表作。后厨师傅介绍到,紫阳蒸盆子制作很有讲究,原料须有土鸡、猪蹄、莲菜、胡萝卜、蛋饺等,调料有大茴、草果、香草、良姜等,腌制一个时辰,用盆盛之,隔火而蒸,将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共同演绎一场味觉与视觉的盛宴。原料和调料分步入盆,经过4小时蒸制,这些食材的鲜香经过高温蒸汽的凝结,再滴落到盆中就形成了清亮鲜醇的蒸盆子汤,不加一滴水,所有水分都来自食物本身。让食材的精华充分融合,成就了紫阳蒸盆子独特的口感与风味。

紫阳蒸盆子,用料糜费,时间冗长,程序繁琐,做工讲究,原汁原味,汤醇肉香,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地方饮食文化最有特色的代表。团队成员为紫阳蒸盆子制作拍摄宣传视频,将通过媒体宣传提高紫阳蒸盆子的知名度,促进紫阳美食文化传播。

紫阳座谈启智,研讨汇聚良策

下午,调研团前往紫阳团县委召开座谈会。团县委副书记蔡云,紫阳团县委一级科员程茜,实践团带队教师王铮、刘琳、倪欣阳及全体实践团成员参加交流座谈会。大会伊始,王铮老师讲解实践团具体情况并详细介绍团队本次实践目的。接着,蔡书记对紫阳县进行讲解,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为汉滨区、岚皋县,西为镇巴县,南为城口县、万源市,北为汉阴县。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

实践团成员针对紫阳县特色产业与旅游业难点痛点依次进行提问。蔡书记表示,紫阳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汉江纵贯全境,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独具特色,有“汉江画廊”美誉;富硒资源富集,是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区之一,茶叶、魔芋等富硒生物资源丰富,紫阳富硒茶种植历史悠久,盛唐每岁充贡,明朝以茶易马,清代成为名茶,是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素有“贡茶之乡”美誉紫阳。据悉,紫阳文旅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每逢清明、五一节假日为旅游高峰期,都有不少游客来到紫阳县旅游,但因交通不便且宣传力度薄弱等因素从而限制当地旅游发展。

陶承硒韵时光,茶香名满天下

7月17日,实践团在这个充满历史和艺术气息的地方参观著名的紫阳富硒茶陶博物馆,开启了一段了解紫阳茶文化和陶艺的旅程。马馆长热情接待实践团,他详细讲解博物馆的展品,深入介绍紫阳富硒茶的历史与文化。紫阳富硒茶陶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集收藏、保护、展示、研学、体验,弘扬汉江流域富硒茶与乌陶为特色的博物馆,也是紫阳第一家博物馆,馆内藏品约500余件,展示各个时期紫阳县域以及汉江流域的陶器。

不仅如此,实践团还了解到紫阳是第一条茶马古道发源地,为陶瓷业发展提供了专而精的发展空间,紫阳是全国最大的富硒区,泥土中硒、铁等矿物质元素丰富,茶陶敲击有铁质声音,特色鲜明。在紫阳县各镇遍布古代的贡茶基地和古窑址,两者相互交融促进了茶产业蓬勃发展。为更近一步了解陶器的制作,团队成员在李师傅的指导下,体验陶艺制作的全过程。从揉泥、拉坯到修整,每一步都非常专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更激发出对传统手工艺的浓厚兴趣。

百年传承历久弥新,紫阳县人民始终坚持做好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实践团的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地考察,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碰。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当地的茶陶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业等情况,为紫阳县文旅调研提供新亮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14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互联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乡村振兴对于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新动力……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汉川湾潭乡,探索农产品新模式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在中国这么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减缓,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扩大内部需……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菊香满焦作,文化共传承
为了响应国家“三下乡”的号召,河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菊香沁乡”实践团在暑期积极投身于乡村实践活动,如今已迎来了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第八天。这一天,阳光明媚,实践团成员们精神抖擞,带着满满的热情和…
趣享作业辅导,逐梦数学之旅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3日电(通讯员叶丙晨)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杨林尾镇三合村分队于7月23日三合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
七彩童心,梦的开始——湖二师学子前往应城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七彩童心,梦的开始——湖二师学子前往应城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7月14日,这注定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开始了她们第一天的…
讴歌劳动精神,深入青年之行
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中国农耕劳动文明源远流长,从远古社会用歌咏唱出“断竹、续竹、飞土”,到近世“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信条,再到新时代“大国工匠…
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治理“万千齿轮”
(通讯员褚凡溪)当前基层发展存在诸多弊端,基层干部队伍思想意识落后,作风建设不到位,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倾向等问题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曲阜师范大学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者服务实践…
老河口鲍河村农产品销售迎来新篇章: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襄阳市老河口市鲍河村的农产品销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商平台的广泛应用,当地特色农产品正逐步走出乡村,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鲍河村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而闻名…
唱民族团结赞歌,谱富民强县篇章
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更替,政权更迭。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而民族团结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在新时代,继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推动中…
武汉学子三下乡:垃圾分类始于心,青山常绿始于行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3日电(通讯员郭晶晶)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是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垃圾分类的号召,增强民众的绿色文明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环保…
湖北学子三下乡:启程乡村,共绘振兴蓝图
本网讯(通讯员石婉莹)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多村发展的新路径。随着国家政策的春风化雨,广袤的农村大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古老村落焕发新生,绿水青山…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记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赴茶陵县“三下乡”红
在炎炎夏日,一群怀揣着激情与梦想的大学生,从长沙市一路南下,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踏上了前往湖南省茶陵县的“三下乡”之旅。他们心怀崇敬之心,走进这个毛泽东亲手缔造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