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乡村旅游风正劲,乡村振兴路更宽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 张熙若

中国青年网绵阳7月21日电(通讯员张熙若)乡村旅游在经济、基础设施、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为深入了解乡村旅游给当地村庄带来的改变,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社会实践队前往临沂市临沐县开展实地调研。在这一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促进乡村就业和经济发展,拉动乡村当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改善,推动乡村振兴。

以规划为本,完善乡村旅游措施

有了政策的扶持,乡村旅游才得以更好发展。据实践队了解到临沐县财政每年设立5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用于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对新评定为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的,最高补助50万元。

此外,临沐县先后编制了《临沭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临沭县乡村旅游规划》等文件。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打造朱村“一村带九村”示范片区、于家山“十里薯乡”片区;推进“沂蒙乡愁”民宿建设,如朱村已建好部分民宿,营子知青园民宿、于家山民宿等也在建设或规划中,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临沐朱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熙若 摄

以文化为魂,增进乡村旅游品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临沐县历史文化悠久,以朱村为例,其文化底蕴世代相传,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抗日战争时期,朱村是沭河沿岸红色革命根据地,实践队员们注意到了村内仍保留有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老四团团部旧址、抗日小学等多处遗迹。

通过走访调研,实践队员得知当地为牢记“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嘱托,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朱村的各类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把如今的朱村打造成了集红色研学、旅居度假、文娱休闲、餐饮住宿、拓展教育、活动策划等为一体综合性景区。朱村及周边村民实现了多种“角色转变”,收入增加了,幸福指数也提高了。朱村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红色文化、欣赏古建筑、体验乡村风情。同时,它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未来,临沭县朱村将继续深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种类。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熙若 摄

以手工艺为媒,激发乡村旅游活力

临沭柳编不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也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临沭县杞柳栽培和加工历史悠久,明朝永乐年间,当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箢子、笊篱、箱篓等工具,用于生产和生活。其编织技术包括穿编、定编、平编、拧编、精编、木编6类,产品有柳篮、柳筐、宠物筐、水果筐等200余种,2000多个花色。

为推动柳编产业发展,临沭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围绕杞柳种植、柳编加工、出口贸易、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支持;建成特色园区,如临沭特色工艺品、临沭柳编文化产业园等;加强人才培育,成立柳编工艺品商会,组织80余家柳编企业在各个乡镇建立上百个柳编和布艺加工点和车间,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开创了企业做大、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三赢”的局面。

临沐县欧拉公司就是一家集柳条种植,各类编织制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和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实践队员走访该公司,了解了柳编工艺品的形成过程,参观了柳编而成的工艺品,他们对临沐柳编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

临沭柳编以其独特的编织技法、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推动,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成为临沭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见证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欧拉公司。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熙若 摄

本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临沭县的乡村旅游在特色景点打造、发展模式创新、游客体验提升、投资热点挖掘和品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选择,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未来,临沐县也将牢记党的使命,为乡村振兴寻找更科学合理的路径,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队伍在曲师大石碑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熙若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5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推普新产业,民乐话振兴”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团进入化德县民乐村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加强与村民的交流和沟通,7月15日,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推普入蒙地,乌蒙看振兴”社会实践团前往内蒙古化德县朝阳镇民乐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共筑绿色梦想,守护母亲河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西山社区联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守护长江蓝,童心向未来”主题课,引导小朋友们关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
兰州交大青年学子热学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兰州交大青年学子热学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方言润戏韵,非遗承古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方言是地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传承体,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造就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才使得各地的非遗戏剧文化呈现异彩…
踏上乡旅之路,奏响振兴之歌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而乡村旅游则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本次社会实践,为更好地感受乡旅的魅力,了解村民致富新路径,领略当地的民风民俗,曲…
红领巾信箱,给未来的一封信
在炎炎夏日的暑期,西山社区里洋溢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未来规划能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领巾信箱”活动,鼓励每位参与暑…
笔绘青火,课启新程
2024年7月13日,在晨光中,“青火”突击队踏上了前往湛江体育运动学校的新征程,作为新闻组中的一员,我亲身体验了突击队出征的激动瞬间,并撰写了队伍的出征稿,力求通过文字的力量传达突击队员们的激情,来…
共唱紫荆花,同庆回归情
参与庆祝香港回归27周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而意义非凡的经历。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有幸与来自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同学们并肩,共同唱响那首饱含深情的《紫荆花盛开》。当熟悉的旋…
三下乡|“青火“突击队:风雨中的铿锵玫瑰
今天被学生们邀请去观看她们的女足比赛,在比赛开始前下起了大雨,就在我觉得要改时间进行比赛时,她们已经做好热身准备,在教练的一声令下,冒着风雨走上了比赛场地。此时此刻的我不免觉得敬佩,敬佩她们面…
三下乡 | 青火突击队:避风时光,舍友共叙,梦回体校
在台风预警的紧急撤离中,学校成为了我们临时的避风港,这份突如其来的“假期”,让我与久违的舍友们有了难得的相聚时光。平日里各自忙碌于实践与工作的我们,仿佛被生活的洪流推着前行,鲜少有机会像现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