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烈日炎炎,非遗情深:科师学子探寻秦皇岛文化瑰宝

来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王超

炎炎夏日,2024年7月12日至21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走进非遗,抚今追昔续华章”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探寻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程。先后走访了昌黎文化馆、安山镇董新庄村和东牛栏村、秦皇岛颐华太极养生中心,拜访了非遗传承人杨金波、王志明、董常立、陈庆合老师,深入学习和交流了昌黎皮影戏、昌黎民歌、昌黎地秧歌、陈式太极拳等项目,参与和策划了在东牛栏村举办的昌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文化惠民演出。

昌黎文化馆之行:守护古老的光影故事—昌黎皮影戏

7月12至13日,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昌黎文化馆杨金波皮影工作室,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队员穿行于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皮影艺术走廊之中,对昌黎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上的卓越贡献赞叹不已。

杨老师介绍工作室皮影戏。通讯员 王超 供图

在这里,队员有幸采访了昌黎皮影戏的传人——杨金波师傅。作为河北昌黎皮影制作技艺的守护者与传承人,杨老师已在这方寸舞台背后耕耘几十载。活动伊始,实践团队观赏了一场皮影艺术的视觉盛宴,只见杨老师双手轻盈,如舞者般驾驭着那些精妙绝伦的皮影,每一瞬的跳跃、旋转,皆流露出生命的韵律;表演后,杨老师为大家细心讲述了皮影人物的设计、制作工艺、皮影的操控等知识。

杨老师讲解昌黎皮影戏渊源。通讯员 王超 供图

实践尾声之际,活动迎来了实践体验环节,小分队成员热情高涨,纷纷亲手尝试制作皮影人物。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从绘图、剪裁到组装,一步步精心制作;成员们还深入探索了皮影戏的表演艺术,力求通过手中那几根看似简单的操纵杆,赋予皮影以生命。此刻,大家不仅学会如何将静默的皮影变为故事的讲述者,更深刻理解了皮影戏背后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

杨老师指导队员制作皮影戏。通讯员 王超 供图

拜访王志明:昌黎民歌的悠扬

7月14日至15日,实践团队在昌黎文化馆,拜访了当地著名的昌黎民歌非遗传承人王志明老师。王老师对昌黎民歌的悠悠过往如数家珍,他深情地讲述了昌黎民歌的故事和内涵,以及它承载着的人民生活习性与情感抒发。紧接着,他详细解析了民歌的基本唱腔与旋律构造,并展示了昌黎民歌调式的丰富性。

王老师介绍昌黎民歌渊源。通讯员 王超 供图

学习演唱民歌成为此次实践的重要环节。在王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了昌黎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天上的桫椤儿》。成员逐一接受了王老师对唱法、曲谱解读和情感把握的细致指导,并在王老师的鼓励与琴声的引领下,一同合唱了这首民歌。那一刻,队员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民歌文化的传承者,用歌声连接过去与未来,让昌黎的民歌故事在新时代继续传唱。

杨老师与队员一起演唱《天上的桫椤儿》。通讯员 王超 供图

探访董常立:“周派”地秧歌的韵律

7月17至18日,实践团队前往昌黎县安山镇董新庄村,拜见了当地著名的地秧歌“周派”第三代传承人董常立老师。一踏入董老师的家中,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墙壁上挂满了地秧歌各个发展时期的珍贵照片,还精心陈列了地秧歌舞服、头饰、道具等老物件。

董老师介绍昌黎“周派”地秧歌。通讯员 王超 供图

董老师细心地为大家介绍了昌黎地秧歌的渊源和发展历程。他带领徒弟们为实践团成员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地秧歌表演,舞者们手持鲜艳的丝带与彩扇,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鼓点翩翩起舞,他们的每一个姿态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眼神中流露出丰富的情感。

董老师和弟子带队员表演地秧歌。通讯员 王超 供图

随后,实践队成员也加入到地秧歌表演之中。董老师首先传授了地秧歌的基本步伐和扇子的使用技巧,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成员们逐渐掌握了扇子的握法并开始学习地秧歌的基本动作,最后,实践队员们还为地秧歌传承人献上了自己的特色节目,包括飞叉表演和校园十佳歌手的合唱等。表演结束后,双方就昌黎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的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表示愿意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董老师和弟子表演地秧歌。通讯员 王超 供图

拜见陈庆合:陈氏太极拳

7月19至20日,实践团队前往秦皇岛颐华太极养生中心,寻访陈氏太极拳非遗传承人陈庆合老师。陈老师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职业教育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体育学科某专家组副组长,也是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

陈老师讲授太极拳渊源。通讯员 王超 供图

为了让实践团队深刻领悟陈氏太极拳的内在精髓,陈庆合老师精心安排两位徒弟展示了陈氏太极拳、32式太极剑和太极推手。

弟子表演陈式太极拳。通讯员 王超 供图

在交流环节,陈老师悉心教授我们太极拳的基础招式与核心要领,他将太极拳的传统技理与现代科学理论巧妙结合,强调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汇聚了武术、伦理、哲学等多维领域的精粹。

陈老师传授著作。通讯员 王超 供图

陈老师先讲授太极拳内劲原理,以及在实战中运用太极拳的原理来感知对方的力量,随后逐一传授实践队员们陈式太极拳中的擒拿与反擒拿技巧,亲自示范了太极拳中的经典推手技法。

教授太极拳擒拿技巧。通讯员 王超 供图

助力昌黎非遗文化惠民演出,共续华章

7月16日,昌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文化惠民演出在昌黎县安山镇东牛栏村隆重举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走进非遗,抚今追昔续华章”社会实践团队参与此次活动策划和演出。本次活动由昌黎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主办,昌黎县非遗保护中心与昌黎县文化馆联合承办。

团队在东牛栏村合影。通讯员 朱培林 供图

晚会汇聚了众多文艺精英,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精湛表演,也不乏当地知名文化人士的精彩献艺。舞台上,昌黎民歌悠扬婉转,昌黎地秧歌欢快热烈,昌黎皮影戏光影交错,单口相声诙谐幽默,每一项非遗项目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昌黎地秧歌表演。通讯员 王超 供图

在实践团队的积极参与下,晚会更加生动有趣。团队成员屈士博以其精湛的技艺表演了安新飞叉项目,赢得了阵阵喝彩;而刘星皓则以一曲地道的昌黎民歌《天上的桫椤儿》,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屈士博表演安新飞叉。通讯员 王超 供图

刘星皓演唱《天上的桫椤儿》。通讯员 王超 供图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够让这样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是一件令人倍感欣慰的事情。实践团队成员们表示将携手并进为这份中华文化瑰宝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秦皇岛的非遗文化,共同绘就文化传承的美好画卷。

通讯员:王超

所在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9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丰盈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顺利举办为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湖南科技大学科普活动氛围,6月6日15:30,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以下简称…… 文明 莫飘遥 匡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青年铁肩担责任,赤诚丹心谱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演讲面试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湖南科技大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 陈碧瑶 李泳霖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奋楫笃定勇担当,栉风沐雨展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第二轮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为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干部投身校园建设,组建一支思想品德好、工作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6月3日…… 文明 李泳霖 蒋慧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名师妙传中医奥道,群才深悟中华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第十二期青马讲坛第三讲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医”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马学子清晰认识到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6月…… 邱慧祺 李泳霖 匡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非遗文化进校园,纸影翩飞庆六一

湖南科技大学定名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6·1“薪火相传·文化润童心”——湘潭非遗纸影戏进校园展活动顺利举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为庆祝六…… 邱慧祺 莫飘遥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英才巧拟声形,齐力演绎经典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信文杯“声承薪火·心映征途”配音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为号召湖南科技大学学子在语言表达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艺术等方面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23日…… 刘乐 李泳霖 谢芬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激情拼搏勇竞技 勉力奋斗燃青春

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首届“袁记云饺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暨体育专业羽毛球单项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提升科大学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弘扬健体精神,形成尚体风气,5月21日15:00,湖南科技大学…… 曹淑祥 蒋慧颖 高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科研汇聚涓涓情意,青春传递熊熊火炬

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办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2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 文明 李泳霖 张云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探秘园科院绿色驿站,共织生态梦

在春意渐浓的二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再次踏上了探索绿色空间之旅。2月22日,实践队前往武汉市首…

【寒假实践】学思践悟新思想 · “智医引领,律定责明”——医疗人工智能侵

实践背景随着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提高诊疗效率、精准度和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瑶乡有教语,网教书新篇: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团队赴富川高级中学,

2025年1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调研团队抵达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调研采访当地教坛楷模做前期准备。2月6日至2月17日,…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寒期践行情系母校,桂工薪火照亮高三逐梦路

大学生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黄秋霞)岁序更替,在2025年寒假,“情系母校,相约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走进广…

最新发布

踏支教之路,逐华夏之光
乌云压顶,暴雨如注,但阻挡不了“蓓蕾”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前进的脚步。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教育发展。7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蓓蕾”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安徒生阅读馆,…
防溺水宣传进社区,共筑安全防护墙
防溺水宣传进社区,共筑安全防护墙社区安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为加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筑牢防溺水的安全防线,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数链城乡,智汇家园队”在孙泽玮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于…
深入乡村基层 贡献青春才智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下乡村、走基层中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成为祖国建设、乡村振兴的主力军,2024年7月15日至17日,巢湖学院经法学院“文旅融合,法韵三河”实践团赴肥西县三河镇开展了以“党…
温情满溢,共筑养老助老文化新篇章
温情满溢,共筑养老助老文化新篇章为更好地关爱老年人、传承敬老文化。2024年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数链城乡,智汇家园”社会实践队以养老助老文化服务活动的形式在社区展开调研活动,用实际行动…
共谋文化扶贫新篇章
共谋文化扶贫新篇章——“数链城乡,智汇家园”实践队首次线上会议圆满召开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积极探索文化扶贫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径,为贫困地区注入科技与文化的新活力。2024年7月17日…
文化筑梦,智治未来 —— 共绘社区精细化治理新画卷
文化筑梦,智治未来——共绘社区精细化治理新画卷为推动和谐发展新引擎,共筑社区治理新篇章。2024年7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数链城乡,智汇家园”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鸣德社区开展实…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北榆林煤炭企业纪实——陕西延长石油巴拉素煤业有限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引导学生走近煤炭类相关企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的重要论述知识精神,进一步组织…
健康义诊乡镇行 真情服务暖人心——“川康新青农”团队的公益之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及的“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进一步增强乡镇村民健康意识,为乡镇村民提供贴心、便民的义诊服务,营造和谐乡镇氛围。近日,…
普防诈法律,护社区和谐—— 南阳新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防诈骗知识普及活动
图为实践队合影7月7日,郑州轻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阳新村街道,开展了以“普防诈法律,护社区和谐”为主题的防诈骗知识普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的防诈骗意…
二师学子三下乡:传递知识火炬,用爱共绘蓝图
二师学子三下乡:传递知识火炬,用爱共绘蓝图中国青年网随县7月16日电(通讯员李杉杉)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基础建设工程,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教育均等化发展。日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蓓蕾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