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红旗渠,奋斗不息续新篇
“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于7月15日上午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实地感受红旗渠精神的力量,下午我们在园区内进行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红旗渠精神,同时我们的宣讲能力也在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我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以一名传播者的身份,亲身体验并宣讲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传承。我怀揣着敬畏之心,与团队成员一同踏入了红旗渠纪念馆,这座承载着无数艰辛与辉煌的殿堂。纪念馆内,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展品,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天斗地、自力更生的年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详细了解了红旗渠建设的背景、过程以及它对于林县人民乃至整个国家的深远影响。听着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仿佛能看到老一辈林县人民肩扛手刨,用血肉之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他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随后,我们前往了分水闸,这里是红旗渠的重要节点之一。站在分水闸前,望着潺潺流动的渠水,我不禁感慨万分。这不仅仅是水的分流,更是林县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的象征。
下午,我们一行人转战红旗渠园区,开始了宣讲活动。园区内,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但更多的是对这条“天河”背后故事的好奇与向往。我穿着志愿者服装,拿着红旗渠展板,向过往的游客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红旗渠的故事。在宣讲过程中,我注意到不少游客听得入了神,有的还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瞬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红旗渠精神的敬佩和向往,这让我更加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品质都是永不过时的宝贵财富。
随着夕阳西下,我们的宣讲活动也接近尾声。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内心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满足。我知道,今天的努力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未来还有更深层次的红旗渠精神内涵等待我去发现、去传播、去传承。而我,也将继续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弘扬红旗渠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我们站在红旗渠纪念馆和分水闸前,仿佛能听到当年修渠者们的呼喊声,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穷的力量。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查调研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改变,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在宣讲过程中,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我们不时停顿下来思考如何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力量,如何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扬红旗渠精神。同时,我们也开始思考习总书记所说的“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宣讲者,我要将红旗渠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在宣讲中长才干、增学识、开眼界,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后,红旗渠依然稳稳地镶嵌在中国的版图上,它见证了历史,实现了梦想,昭示着未来。诚如习总书记所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让我们铭记那些用自力更生改变干旱缺水局面的先辈们,他们用吃野菜积蓄的能量,奋力绝壁穿石,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今天和无价的精神财富。愿这一渠碧水继续流淌在林州大地,滋润中华沃野,让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我们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为“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合照 院校:安阳师范学院 作者:傅超凡 电话:15222782591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9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