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邳州7月5日电(通讯员 李锦博 刘祥 马星宇)2024年7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初心党建工作室”社会实践团队,为深入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前往江苏省邳州市王杰烈士陵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1965年7月14日,时年23岁的王杰在执行爆破任务时,面对即将爆炸的炸药包,他毫不犹豫地扑上前去,以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的崇高誓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王杰烈士陵园始建于1967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而修建。总占地面积59亩,纪念馆建筑面积3300㎡。王杰烈士陵园为淮海经济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及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学教基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
在清晨的细雨中,团队成员们尽管衣物被雨水浸透,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坚定,准备踏上这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实践征程。他们怀着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井然有序地步入庄严肃穆的王杰烈士陵园。这座陵园不仅是对英勇烈士的深切缅怀之所,更是承载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抵达王杰烈士陵园后,团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珍贵的图片和文物,它们默默地展示着王杰同志在烽火岁月中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王杰同志目光深邃,神情坚毅的肖像画。纪念馆内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历史文物,乃至日记中的每一行文字,皆成为历史的鲜活见证,这些历史的印记,不仅铭记了王杰同志及其战友们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不懈努力,更凸显了革命先烈的伟大与崇高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锦博摄
在纪念馆的一角,设有特殊展区,展示着王杰同志生前使用的物品和留下的手稿。而在这些物品和手稿中,最为珍贵的是王杰同志的日记本。这本日记本记录了王杰同志生前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战士的内心世界。在日记中,他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些话语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信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些话语的深刻含义。
王杰纪念馆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党员干部学习群众路线的重要场所。馆内配备专业的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详尽的讲解服务。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能够深入了解王杰同志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从而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走出纪念馆庄严的大门,眼前是王杰烈士的陵墓,宁静而肃穆。陵墓前,一块巨大的石碑巍然耸立,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句话简短而深刻,凝聚了无数先烈们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王杰烈士正是这一精神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英雄气概。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团队成员在王杰烈士陵墓前肃穆站立,默哀完毕后,他们迈着沉重的步伐向王杰牺牲纪念亭走去。这座纪念亭在绿树的环绕下,显得尤为庄严和肃穆。亭内,王杰烈士的雕像矗立,目光炯炯有神,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雨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雕像之上,为其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更显庄重而神圣。
走出纪念亭,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亭前的石桌旁,开始分享各自对王杰烈士事迹的感受和体会。他们谈论着烈士的英勇事迹,讲述着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泪光。他们深知,正是因为有了像王杰烈士这样的英雄,才有了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在参观结束后,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初心党建工作室”社会实践团队与王杰烈士陵园签署河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协议书,此举不仅标志着双方合作关系的正式确立,更是对红色基因传承和革命精神弘扬的具体体现。
此次合作旨在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王杰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同时,期望通过此类活动,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展望未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与王杰烈士陵园将保持紧密合作,共同策划和组织一系列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将涵盖参观烈士陵园、烈士事迹讲解、志愿服务以及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们提供亲身体验革命先烈崇高精神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双方将携手努力,共同为红色基因的传承、革命精神的弘扬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为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星宇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3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