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舟,以梦为帆,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用一部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讲述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故事,让传统文化不败于历史长河,依旧焕发生机与活力。他就是国家一级编剧、淮北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孙伟。7月11日,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梆声古韵承千载,戏影非遗焕新彩”文化艺术服务团有幸邀请孙伟进行一场有深度的人物专访,共同走进他的艺术人生。
初识孙伟:戏曲创作的璀璨明星
孙伟,现任国家一级编剧,淮北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戏剧创作研究室主任。教师出身的孙伟最初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和戏剧创作结缘,而且这份缘还这么深厚。1990年,全省首届小品大赛举行,他把自己的一篇小小说《无病的病人》改编成了小品《爱资病》,讽刺当时的拜金主义。没想到,这个小品在当年的大赛上一举获得了演出、剧目、创作的一等奖。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和戏剧创作结下了缘分。采风、构思、创作、修改,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多年来,他积极深入社会,一个个故事在纸上呈现,通过优秀剧目将淮北声音送到人们心中,以泗州戏、花鼓戏等表现形式展现,从而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
匠心独运:编剧之路的坚守与创新
谈及剧本创作过程,孙伟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他强调编剧工作想要体现当地的精神内核,就要从“根”上挖。淮北因煤而建,因煤而起,孙伟决定编写一部以安全为底色的工业题材的戏剧。当时,孙伟和他的创作团队三次下矿,深入地下三四百米,进到工人的采集一线,去挖掘素材。孙伟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对于深入最基层人群的工作环境感触颇深,切实体会到了安全生产对工人们意味着什么,由此产生了令人触动的《矿山情》戏剧作品。只有将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的剧本,艺术来源于生活,不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就挖掘不到真正的故事,不能了解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孙伟长期从事戏剧创作,立足本土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和精湛的语言创作了一大批和淮北相关的剧目。戏曲《石榴花儿红》《矿山情》,电影《血战小朱庄》《征迁》等在全省甚至全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也曾出版专著《孙伟剧作选》。多少年来始终坚持讲好本土故事,积极传承的当地的特色文化。
文化传承:非遗保护与创新的实践者
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化工作者,孙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留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当今时下,我们生逢盛世,传承非遗,发扬光大,让他们活在传承,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荣幸。”作为戏剧协会主席,孙伟积极吸纳淮北花鼓、淮北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等作为协会会员,长期大力推动剧团戏曲进校园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孙伟对于推动非遗数字化传播方面始终秉持着“一本书,一个人,一出戏”的理念。淮北花鼓戏和淮北大鼓长期缺乏理论体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民根据自己的了解为其编撰了相关书目,从理论上对花鼓戏和淮北大鼓进行了规范和总结,以书籍的形式面向学校、面向社会,从而扩大非遗宣传力度。孙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北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周玉玲一人量身打造剧目,进行影视化和网络化传播和拍摄微电影等数字化传播,以点带面,带动剧团的整体发展。同时,协会以项目、剧目形式吸纳优秀演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非遗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一个节目带动创作和演员两方人,形成良性发展互通。孙伟依托淮北市戏剧协会联合各方力量,寻找讲述艺术的多种方式,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新的理念,推动非遗文化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弘扬非遗文化,感受戏剧魅力。这次活动,不仅了解到优秀剧目的创作过程和背后的感人故事,也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团队成员通过短视频的方式用实际行动将孙伟的故事传递给广大群众,将非遗的魅力送于社会处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0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